當前位:首页 > 財經

李然:實幹鑄就輝煌 齊心共贏未來

日期: 2025-09-27

2025年9月17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心系民生 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為香港未來發展繪製了清晰藍圖。這份報告立足國家“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篇的關鍵節點,既展現了特區政府“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的務實行動,更彰顯了香港主動融入國家大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決心。作為北京市政協常委及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會長,我深感振奮,堅決擁護這份兼具戰略高度、民生情懷以及務實可操作性的報告,並對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繁榮前景充滿信心。

矢志改革,自我革新提升治理效能。施政報告以“北部都會區”建設為經濟新引擎,提出成立由行政長官親自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通過拆牆鬆綁、專屬立法等突破性舉措,加速釋放香港三分之一土地潛力。尤其是“大學城籌畫及建設組”聯動新田科技城與河套科創區,將教育、科研與產業深度融合,為香港打造國際科創樞紐奠定基礎。報告首創“部門首長責任制”和“AI效能提升組”,推動政府治理體系革新,體現了“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通過科技賦能提升效率,例如1823服務應用AI後處理時間縮減三成。這種自我革新的勇氣,正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動力。

民生為本,用實績回應市民期盼。報告以九大範疇的民生專章壓軸,涵蓋住房、醫療、養老等核心議題。特區政府三年來將公屋综合輪候時間縮短為5.1年,縮短了整整一年;新增3萬間簡約公屋,推出“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等創新政策,充分體現“惠民生”的施政主軸。醫療領域則通過“1+”新藥審批機制、擴大癌症篩查、設立“國際臨床試驗學院”等舉措,展現對市民生命健康的深切關懷。報告深化推進“居家安老為本”方針——社區照顧服務券增至1.6萬張,大灣區養老安排持續優化。這些政策與北京市“老有所養”的民生目標高度契合,京港兩地可深化經驗互鑒,共同應對人口高齡化挑戰。

創新驅動,戰略協同服務發展大局。報告明確提出“驅動力‘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強化香港作為內地企業“出海”平台的功能。香港金融中心排名升至全球第三,DSE考試獲全球1100所高校認可,五所百強大學匯聚,這些優勢可聯動北京科技創新資源,共同服務國家“新型工業化”戰略。北部都會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對接,更為京港合作提供新契機。報告中“北都大學城”與河套“大灣區臨牀試驗協作平台”的建設,可吸引北京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推動兩地人才共育、成果共用。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超級連絡人”角色,而北京作為國際交往中心,雙方攜手必將釋放更大協同效應。

踔厲奮發,以實際行動支持港府施政。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報告中貫徹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重要講話精神,強調“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重要基石。《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年來,社會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實踐雄辯證明,維護國家安全是繁榮穩定的基石。報告既聚焦當下,更謀劃未來,聚焦產業升級,塑造新動能新優勢,深刻把握香港面臨的內外形勢變化及機遇挑戰。作為港澳區政協委員,我將團結和帶領社會各界,始終不渝、堅定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發揮香港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在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更好發展。把握“再全球化”戰略新機遇,積極對接拓展新興市場國家,推動港企和內地企業“拼船出海”,共同開拓國際市場,與世界共贏美好新未來。

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是一份“有格局、有溫度、有路徑”的行動綱領,讓我們看到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無限可能,更堅定了京港同心、服務國家的信念。正如報告結語:“東方之珠必定更耀目光芒。”展望未來,我將帶領香港北京高校聯盟,與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攜手,以“行而不輟”的實幹精神,共同譜寫香港由治及興的新篇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京港合力!

(本文作者為北京市政協常委、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會長)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