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發表的2025年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主題,展現出特區政府主動求變的決心與戰略佈局的前瞻性。這份報告既延續了過往“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的施政主線,又在關鍵領域推出突破性舉措,核心內容引起了社會熱議,各界人士高度關注政策落地成效,商界聚焦營商環境優化措施,市民熱議住房及福利改善方案,輿論普遍認為該報告既回應了當前社會痛點,也為香港未來發展擘畫了清晰藍圖。
一、北部都會區,重構區域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
作為香港回歸以來規模最大的空間規劃,北部都會區建設在本次報告中被提升至全新高度。特首親自掛帥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並下設三個專項工作組,從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大學城籌劃及建設到規劃及發展進行系統性佈局。這一決策既回應了市場對北都建設進度的關切,更通過簡化行政措施,“拆牆鬆綁”的專項規定,打破了傳統行政流程的桎梏。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明確提出將北都發展與香港優勢學術領域及產業發展深度對接,未來河套香港園區的“燈塔效應”或將吸引更多國際科創企業落戶,推動香港向“科創+金融雙輪驅動”轉型。這種“以空間換未來”的戰略思維,不僅能為香港創造三分之一人口規模的新增長極,更有助於在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中搶佔先機。
二、資本流動革新,構建雙向開放的“超級聯繫人”模式。
報告在資本流動領域的改革體現出精准的政策導向。一方面,强調鞏固香港國際中心地位,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持續强化股票市場,加速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建立香港黃金中央清算系統,這些舉措既回應了市場對資產配置多元化的需求,又通過“以投資促留才”的機制設計,為香港引入高淨值人群和專業人才開闢新通道。另一方面,“跨境理財通2.0”實施一年來,內地投資香港的財富產品戶口大幅度增長,在此基礎上,報告進一步提出優化基金稅制、推動房托基金納入互聯互通標的等舉措,預計未來幾年香港將躍升為全球最大跨境財富管理中心。這種“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的策略,既鞏固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優勢,又通過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強化了其連接內地與全球的“超級連絡人”角色。
三、聚焦人才培育加引進,提升國際競爭力。
為夯實長遠發展根基,施政報告推出的人才政策呈現立體化特徵。在資金支持與基礎教育層面,政策重點強化數字教育根基,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專項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為本土人才成長築牢早期基礎;高等教育領域,教資會專項撥款4000萬元,資助八所資助大學加大國際及內地宣傳與師生招攬力度,同時通過發展國際學校、增加學生宿舍供應,進一步優化教育配套環境。此外,報告還提出兩大關鍵舉措:一是提升非本地學生比例,擴大全球人才“引進池”;二是設立數億元基金,專項支援本地大學開展航太科技研發,以高端科研項目吸引並留住頂尖人才。從整體成效看,政策既注重本土培育,通過資金傾斜夯實教育與科研基礎;又望眼全球,以高校競爭力提升和配套優化吸引國際精英,形成“培育+引進”雙軌模式,精准切中了香港的發展需求,不僅能顯著提升高等院校國際競爭力,更將持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精英首選地的地位,為長遠發展注入核心動力。
四、政府治理轉型,以效能革命回應治理現代化訴求。
報告在政府治理領域的改革體現出鮮明的問題導向,精准回應了當前施政中的痛點難點,為提升治理效能勾勒出清晰路徑。“部門首長責任制”的建立,直擊以往政策執行中責任分散、銜接不暢的弊端,將執行成效與官員考核直接掛鉤,不僅明確了“誰來負責”的主體,更通過考核機制倒逼首長主動統籌資源、跟進落地,從制度根源上強化了“政策出臺-執行推進-效果反饋”的責任閉環,避免了“紙上政策”淪為“空中樓閣”的困境。成立“AI效能提升組”則是治理手段的創新突破,利用人工智慧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既能減少人工辦理的冗餘環節、降低出錯率,更能為傳統公務員體系注入創新思維,促使公職人員主動適應技術變革,實現“技術賦能治理”的雙重價值。尤為關鍵的是“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文化強調,讓改革跳出“重形式、輕實效”的誤區。無論是制度層面的責任強化,還是技術層面的效能提升,最終都指向“解決實際問題”,為香港破解長期社會難題提供了可落地的新路徑,更能提升政府公信力,為長遠發展夯實治理基礎。
五、民生改善深化,構建多層次保障的“幸福共同體”。
報告在民生領域的佈局展現出了前瞻性思維和務實的作風。在住房方面,除優化投資移民政策外,更提出“增加公營房屋供應、豐富置業階梯”的組合拳,通過土地供應機制創新和公屋建設提速,持續緩解居住難題。在社會保障方面,成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針對老齡化社會的醫療、養老等需求制定系統性方案;推出鼓勵生育組合拳。同時推出11項措施支援中小企,幫助其應對經濟轉型中的挑戰。這種“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的民生策略,既鞏固了社會穩定的基石,又通過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內生動力。
2025年施政報告的五大突破,是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探索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既延續了香港作為自由經濟體的核心優勢,又以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破解深層次矛盾。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當下,這份報告傳遞出的信號清晰而堅定,香港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保持“超級聯繫人”獨特地位的同時,通過制度創新和產業升級重塑競爭力,是對“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的深刻把握,更是對700多萬市民福祉的鄭重承諾。未來,隨著各項政策落地生根,香港定能在變局中開新局,書寫“東方之珠”的新篇章。
(本文作者為重慶市政協委員、香港重慶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就是敢言常務副主席)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