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0月30日電(記者 關秀英)美聯儲29日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至3.75%至4.00%。這是繼9月17日首次降息後,美聯儲年內第二次降息,距離上次僅隔42天。全球市場對此反應迅速:美元指數短線跳水,黃金價格震盪上行,新興市場資本流動趨勢生變。對普通民眾而言,這場“跨太平洋的貨幣政策調整”,究竟會如何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
美聯儲大樓(新華社圖片)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從來不是“為降息而降息”。根據其10月發布的“褐皮書”(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全美12個聯儲轄區普遍反映勞動力需求低迷:餐飲、零售等服務業招聘難度加大,製造業因訂單減少裁員現象抬頭。與此同時,物價漲勢仍未徹底平息——儘管核心通脹率已從峰值回落,但房租、醫療等“黏性支出”仍高於2%的政策目標。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這次降息,就是為了給就業、消費保底。
對中國老百姓的影響
美元作為全球核心貨幣,美聯儲降息的“漣漪效應”首當其衝波及全球老百姓,以中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為例,簡單可以從四方面看:一,進口商品可能漲價。美聯儲降息通常會壓低美元匯率,推升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如原油、銅、鐵礦石)。中國是全球最大大宗商品進口國,化工、金屬加工、航空物流等行業的原材料成本可能隨之上漲。例如,航空業依賴的航油進口成本增加,或間接影響機票價格;銅價上漲則可能推高家電、建築材料的生產成本。
二,留學、海淘更劃算。美元走弱直接推升人民幣匯率——截至10月30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從9月底的7.30附近回升至7.22左右。對有留學、海外購物需求的家庭而言,這意味著“換匯成本降低”:以美國大學年學費5萬美元計算,現在兌換可比兩個月前省約4000元人民幣;海淘一件100美元的商品,也只需約722元,比9月少花近80元。
三,持有美元資產的收益減少。美聯儲降息會壓低美債收益率(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從9月的4.7%跌至4.4%),持有美元存款、美債或掛鉤美元的理財產品(如QDII基金)的投資者,回報率可能隨之下滑。銀行理財經理建議:“若持有大量美元現金,可考慮兌換回人民幣或配置黃金等避險資產;若需長期持有美元,可關注浮動利率產品,降低利率下行風險。”
四,A股或迎“活水”。美元走弱往往伴隨全球資本流向新興市場。中國經濟韌性強、匯率穩定,可能吸引更多外資增配A股、中國國債等資產。對普通股民而言,這意味著市場流動性或改善,科技、消費等板塊或迎資金青睞;但也要警惕熱錢快進快出引發的波動風險。
全球視角:新興市場“喘息”發達國家“跟隨”
美聯儲降息的影響遠不止於中國。對巴西、印度等新興市場而言,美元貶值緩解了其外債償還壓力(多數新興國家外債以美元計價),同時資本流入或推升本國貨幣匯率、股市,民眾購買進口商品(如汽車、電子產品)的成本可能下降。但風險同樣存在——若資本過度湧入,也可能催生資產泡沫(如房地產過熱)。
對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美元走弱意味著歐元、日元相對升值,可能打擊其出口競爭力(如德國汽車、日本電子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優勢減弱)。同時,歐洲央行、日本央行或被迫跟隨降息以穩定匯率,但受限於通脹粘性,政策空間有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