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生活

吳建東:向真實鞠躬 《沉默的榮耀》何以跨越海峽

日期: 2025-10-18

昨天,台灣的朋友和我說他最近追看的電視劇《沉默的榮耀》已播到32集了,但有點不忍心看到最後,還給我發了兩張劇中主角原型於1950年被國民黨政府槍決前在法庭的照片。

這部以中共情報人員吳石真實事迹為藍本的電視劇悄然走紅,不僅在大陸引發收視熱潮,更意外地“火”到了台灣,成為兩岸網友熱議的話題。這部劇以其罕見的真名真姓、歷史還原度,以及對台情報工作的真實描寫,在台灣社會激起了層層漣漪。

吳石,這位在台灣鮮為人知的歷史人物,隨著劇集的熱播,突然成為兩岸共同關注的焦點。他是中共建政初期潛伏在台灣的最高級別情報人員,1950年因“吳石案”被國民黨政府處決。當吳石烈士獄中鮮血寫下的“台灣必歸”四字在屏幕上浮現,《沉默的榮耀》不僅成為收視爆款,更在兩岸掀起跨越時空的情感共振。這部以真名真姓還原對台情報工作的劇集,用歷史真實打破信息壁壘,讓隱蔽戰線的忠魂故事穿透海峽阻隔。

不同於虛構的諜戰傳奇,該劇的力量源於無可辯駁的真實。1949年,身為“國防部參謀次長”的吳石,懷揣信仰潛入台灣白色恐怖核心,與朱楓等人組成“東海情報小組”,在刀尖上為解放事業傳遞關鍵情報。從金門兵力部署到西南戰役調度,他們的每一次行動都關乎家國命運;從吳石“若一去不返,便一去不返”的決絕,到朱楓吞金明志的堅貞,劇中每處細節都源自歷史記載。這種“實名”、“實地”、“實事”的創作態度,讓英雄不再是符號,而是有血有肉的追光者。

劇集在台灣的熱度,本質是民心的共鳴。該劇短短幾天就在LINE TV排名穩居前三,台灣PTT論壇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500萬次。台大歷史系還開了直播課,政大歷史教授發問“課本里根本沒提的事,讓我們拿什麼教孩子”?綠媒拼命給該劇貼上“統戰劇”的標簽,卻擋不住台灣年輕人的自發傳播,據悉,台灣圖書館的《東海情報組檔案匯編》預約已經排到了2026年3月,而“東海情報組”就是吳石等四人組織的中共地下黨小組。台灣評論員蔡正元直言其“題材拍得很成功”,正是因為它觸碰了兩岸共同的情感根基。楊亞洲導演所言“向真實深深鞠躬”,恰是創作破題的關鍵──當台灣民進黨拼命構建信息繭房,而該劇用烈士事跡還原了“兩岸同根”的歷史真相。邱毅的追問更直擊核心:吳石明明可以功成身退不用赴台灣,他是為了錢財為了美色才深入台灣白色恐怖中嗎?支撐英雄赴死的,正是“希望中國大一統”的赤誠信仰。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勳永垂不朽”,西山無名英雄紀念廣場的銘文,在劇中得到生動詮釋。《沉默的榮耀》的走紅,不僅填補了台灣隱蔽戰線敘事的空白,更以文藝之力強化了統一共識。這部以吳石為主角的電視劇在台灣引起的反響,為兩岸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啟示:與其強硬地輸出政治觀點,不如通過優秀的藝術創作展現歷史的豐富性與人性的複雜度,這樣反而能在不同立場的受眾中引起共鳴。

隨著兩岸關係進入新的階段,這種基於文化與歷史的情感連接顯得尤為珍貴。它提醒我們,儘管政治立場可能不同,但兩岸人民共享著無法割斷的歷史紐帶與文化血脈。只有正視這些共同點,才能在分歧中尋求理解,在差異中建立尊重。

吳石的故事跨越七十餘年時空,在今天引發兩岸民眾的共同關注,本身就是一種意味深長的文化現象。它告訴我們,真正的文化交流從來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觸動與反思。在這個意義上,這部劇的意義已超越娛樂範疇,成為連接兩岸情感與記憶的特殊橋樑。

當“台灣必歸”的血色字跡引發兩岸共鳴,當年輕觀眾讀懂先輩的犧牲,便知兩岸統一既是歷史必然,更是民心所向。國家統一是歷史趨向,無論什麼勢力,無論什麼陰謀詭計都無法阻擋。台灣當歸,台灣必定歸!


(本文作者吳建東為香港就是敢言成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