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8日電 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亦正顛覆高等教育界,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曹建農表示,自2026至2027學年起,理大將推出與AI相關的全新必修科目“AI as a Tool for Language Learning”。此外,理大亦正考慮為教師提供系統性的AI培訓課程。
曹建農近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自2026至2027學年起,理大將實行新的語文教育框架,推出一門新的必修科目“AI as a Tool for Language Learning”。課程中,教師會向學生傳授如何運用AI工具提升語言能力,涵蓋口語、寫作、工作面試技巧及溝通能力等內容。
據悉,為確保學生符合要求,理大將新增一項名為“AI-powered”的考試,擬設5個等級,學生須取得第3級及格成績才能畢業。不過,學生可在大學期間無限次應考,成績單將標示學生取得的最高等級,以鼓勵他們爭取更好成績。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曹建農強調,調整的核心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憑藉AI工具持續提升語言水平。
據了解,理大現時提供了多款免費AI程式供全校師生使用,包括ChatGPT、豆包、DeepSeek及Llama等,大學未來希望建立一個整合所有工具的平台,亦計劃逐步拓展AI在校園的應用場景,除已確定的AI情緒管理諮詢外,還將推出“AI辯論”(AI Debate)功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體驗。
理大已成立了“高等教育研究和發展院”(IHERD),推動全校的教育轉型。院內的“Educational Development Centre”現時會舉辦與AI相關的工作坊,供教師自願參與,理大亦正考慮開發一個系統化的AI教師培訓課程。
“AI能強大到什麽樣的程度,我們是不可以想像的!”曹建農認為,未來AI或會代替人類進行研究。因此,學校必須不斷與時俱進,以應對相關挑戰。
曹建農也提到,理大在推動AI教育轉型過程中,積極借鑒海內外高校的成功經驗。除已參考西安交通大學的做法外,還將訪問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內地高校;亦計劃邀請已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AI技術的芬蘭院校加入“諮詢團隊”。
事實上,香港在AI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早在2023年,香港教育大學就宣布開展第三階段AI素養課程,免費面向中小學教師、家長及中小企行政人員,提供學習運用AI生成工具的機會;為應對“AI海嘯”,香港大學去年亦已開設了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並要求2025學年入學的本科生都要學習AI課程,無論是工程系還是藝術系。港大也正在建設國際創新中心,聚焦AI、能源、健康、物理科學。
此外,香港教育局已在中小學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和高小增潤編程教育課程單元,從小培養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及應用。香港特區政府的目標是到2025年,95%的中小學實現AI課程全覆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