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19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7日上午在立法會宣讀2025年《施政報告》。他表示,特區政府將牽頭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幫助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對此,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丘應樺相信,有關舉措會促成內企在香港成立地區總部或分公司,創造就業機會,刺激香港經濟。
去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淨額1922億美元,按年增8.4%,內地企業“出海”步伐加快。李家超提到,去年外地駐港企業在香港共設有超過1400個地區總部,其中逾300個來自內地。“出海專班”將整合特區政府的外地辦事處組成一站式平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會督導“出海專班”工作及協調各政策局、部門和機構,為“出海”企業制訂多元方案。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將會帶領“專班”並統籌安排,商討協助內地企業“出海”的政策方案,了解不同國家及地區對企業的需要,主動向內地企業推廣“出海”商機,並視乎內地企業的“出海”實力、發展方向及意願,協助雙方對接。
他相信,有關舉措會促成內企在香港成立地區總部或分公司,創造就業機會,刺激香港經濟。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亦指出,成立“專班”有利金融服務、財資中心設立、專業服務等,且促進跨境資本合作,有助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角色,帶動香港專業服務增長。
據悉,有意“出海”的內地企業,可在香港設立財資中心和區域總部,進行跨境結算、匯款和融資等;並聘用香港會計、法律等專業高增值供應鏈服務拓展海外市場;同時透過香港推廣優勢,對接環球買家,打造國際品牌。
丘應樺提到,位於馬來西亞的經貿辦今年年底會開始運作,政府將按實際需要,在其他國家設立經貿辦。目前,香港共有14個駐外經貿辦,分別位於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加上香港貿發局的辦事處,合共覆蓋129個國家。特區政府將檢視如何整合投資推廣署、貿發局及經貿辦的資源,並向拉丁美洲、中歐、東歐及中亞擴展經貿,相信有助內企及港企走向世界。
香港金管局表示,香港作為亞洲銀行業樞紐,具備條件支援不同企業“出海”發展。
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陳清霞撰文分析指,“出海專班”的設立標誌香港在國際供應鏈角色進一步提升。“出海專班”切實發揮好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作用,專業服務是核心要素。內地企業在拓展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時,對會計、金融、法律等高增值專業支援的需求尤為迫切。跨境稅務安排、資金管理方案、合規審查與法律保障,都是企業能否順利“走出去”的決定因素。專業服務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企業國際化的速度、成本與確定性。
她認為,即將成立的“專班”應進一步匯聚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創新科技、私募基金等領域翹首,圍繞IPO(首次公開招股)、併購及海外投資等關鍵需求,共同制訂界別化支援方案。跨界協作能夠讓企業在香港獲得從融資、投資到合規與科技應用的完整支援,打造、形成高效的“出海生態”。同時,金管局邀請海內外銀行在港設立區域總部,以及研究優化財資中心的稅務寬減措施,與“出海專班”形成合力,為企業提供更全面的跨境金融方案。
去年11月,Dmall國際業務首席執行官 Marcus曾提到,內地公司“出海”最好從自家門口開始,畢竟始終牽涉到一個巨大的投資、巨大的文化變化。“如果你是內地的科技公司,你首次要進去國際市場應該先來香港,這在邏輯上是合理的。”他提到,香港和內地文化習俗相近,並能獲得政府的支持等,之後內企再進入其他市場,“我認為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合乎邏輯的步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