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18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7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中通社圖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冼漢廸表示,施政報告以大力發展北部都會區和推行一系列產業政策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同時深化治理改革,運用科技提升政府效能,解決各項民生問題,讓市民分享發展成果。處處體現“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相結合的理念,既有宏觀擘畫,也有微觀落點,既回應了國家戰略的時代命題,也直面基層“住得細、治病慢”等痛點,是一份“方向感最強、改革味最濃、民生牌最多”的施政報告,展現出特區政府在“由治及興”關鍵期尋求突破的強烈意志。
立法會議員姚柏良表示,是次施政報告,再次展示了現屆政府對旅遊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報告吸納了業界不少意見,推出多項具體措施,包括擴航空版圖、開拓新客源、以及打造新體驗等,提升香港作為首選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落實無處不旅遊,為促進旅遊業穩步復甦注入更大動力。旅遊業復甦其中一個關鍵,在於提升大交通的“流量”,施政報告回應了他和業界“加速擴展航空版圖”的訴求,積極吸引航空公司開辦更多航班航點,訂立更多新民航協議及擴展航權,把握三跑道系統為國際機場擴容的契機。
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表示,今天特首公布的施政報告圍繞經濟、民生兩大主軸,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是一份有溫度、充滿人文關懷的工作指南,她給予90分。她樂見政府就建設國際教育樞紐多方位推出强化措施,相信可吸引更多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東盟、中東等地的優才生來港讀書。這些國際人才在香港生活、學習、工作,真切感受到東方之珠的魅力和前景,中國經濟社會的進步和成就,未來回到原居地,定是香港故事的見證人、講述者,中國故事的宣傳員、點讚人,成為提升香港特區國際形象“民間使者”。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讚揚施政報告內容全面、創新,包括接納中總提出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的多項建議,有助創造大量職位和提升本港整體生產力,打造北都區成為本港經濟發展和“內聯”大灣區以至內地其他市場的新引擎。該會支持施政報告提出強化政府內部治理、完善公務員評核機制等,並致力推動人工智能(AI)發展,相信能凝聚優秀管理力量,全面提升政府效率,更有助促進AI在各行業廣泛深度融合,實現“AI產業化、產業AI化”發展。
賦生資本創始人李家傑表示,感謝施政報告重申香港對推動金融、創新科技及綠色產業發展的堅定支持。在特區政府的支持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對促進科技發展尤其重視,早已透過耐心資本與香港本地創投行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協助賦生資本加速可持續能源項目的進展,包括由特區政府帶領與內地政府協商,協助旗下怡斯萊(EcoCeres)建設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產業鏈,涵蓋上游原料收集,廠房開設和規模化生產等,迎合全球對SAF未來需求,並為2030年香港國際機場出發航班須使用指定SAF比例作準備,帶領更綠色和可創新的未來。賦生資本長期投入創科發展,對於特區政府致力將本港定位為科技開創及可持續發展的全球領導者感到鼓舞,相信有關舉措可為創投行業製造了更有利的環境,加速應對全球最迫切的問題。
立法會議員霍啟剛表示,樂見2025年施政報告明確提出透過體育總會支持亞洲或國際體育組織總會落戶香港,鼓勵體育總會積極參與亞洲和國際體育組織工作,為爭取國際話語權提供系統性支持,發揮香港“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獨特優勢,放大“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價值,透過“引進來、走出去”策略,落實特區政府“總部經濟”政策,提升國家及香港在國際體育事務影響力,使香港成為國家體育外交的重要平台。
立法會“A4聯盟”楊永杰、梁文廣、張欣宇、林素蔚表示,歡迎政府接納聯盟此前提出的多項建議,包括北都“升格”發展提速提效、豐富置業階梯、推動寵物友善政策、利用AI技術提升施政效能、發展多元旅遊產業、優化外勞政策等建議。“A4聯盟”認為,新一份《施政報告》通過制度改革和經濟創新,利用多元產業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充分發揮好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令發展成果惠及民生,不斷增強香港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一份“有決心 有魄力 有擔當”的施政報告。
新世界發展發言人表示,集團歡迎政府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並支持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所提出的多項政策均有利推動發展,創造就業及提升生產力,為香港帶來更蓬勃的經濟新機遇。集團目前擁有約1,500萬平方呎土地儲備,不少位於北部都會區的優質地段,集團會繼續加快釋放農地價值,並積極引入戰略合作夥伴,以進一步提升整體發展潛力。同時,集團亦歡迎政府優化“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有助吸引更多投資者來港,為市場注入新動力。
恒基地產執行董事黃浩明表示,集團對於2025年《施政報告》中一系列提振經濟舉措表示歡迎。政府提出以新思維推動市區重建,增加私人重建項目地積比率,及容許重建項目如有未用盡的地積比率可跨區轉移,或轉為金額用作抵銷其他項目的地價支出,預期可增加經濟誘因,積極推動迫切的舊區重建。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發展的重要引擎,政府簡化行政措施,拆牆鬆綁,降低建築成本,設計不同的北都融資方案、容許“按實補價”等,鼓勵市場參與北都發展,特別是就洪水橋商業用地施行“分階段開發”模式,將可有助提升地產商開發及財務的靈活性,加速推動北都發展。政府按部就班協助市民置業,豐富置業階梯,有助市民上進上流,至於“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放寬將有助吸引高端人才來港定居和投資,有利帶動高端住宅及非住宅物業市場流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對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的2025年《施政報告》表示熱切歡迎,對其中的前瞻性規劃深感鼓舞。葉玉如特別指出,《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完善創科建設策佈局局”、“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推廣留學香港品牌”等重要舉措,不僅是香港發展的長佈局局,更是推動經濟升級轉型和擴大頂尖人才庫的關鍵策略,意義深遠。科大必將積極支持,並與各界協作,共同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與教育樞紐。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表示,2025年《施政報告》推出的一系列前瞻性政策措施,與中大的理念相契合,能為本地高等教育及科研界注入強大動力,尤其在推動創新科技及培育人才方面。作為本地及大灣區科研與教育的領航者,中大將以全球視野引領區域協作,推動北部都會區建設,以及人工智能與航天科技的創新發展;促進產學研合作,並培育本地優秀人才。中大將繼續與政府及業界緊密合作,共同建構充滿活力的創新與人才生態圈,助力香港及大灣區成為全球創新與知識的核心基地。
身兼香港科學院院長的盧煜明樂見《施政報告》中有關人才招攬和培訓方面的措施,包括預留十億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及推出“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支持本地資助院校吸引AI等方面的國際科研頂尖人物來港;而北部都會區將簡化法定程序,便捷跨境流動,包括人才流動、數據和生物樣本流等,有助香港進一步強化科研生態系統,吸引全球人才及高端製造業,期待能培育更多未來的創新者。
嶺南大學(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歡迎2025年施政報告推出多項與教育相關的政策措施。對於政府由2026/27學年起將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費就學人數上限進一步提高至百分之50;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的超額收生自資學額上限,亦進一步增至百分之120,秦泗釗表示歡迎,並指出這有助香港建成一流國際教育樞紐,進一步吸引全球人才,鞏固本地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秦泗釗表示,嶺大近年積極推動“AI+教育”的多元應用,既在教學與科研層面展現成果,亦能與社會及職場需求對接。大學研究團隊近期主導研發了跨院校研究項目⸺創新的教學設計平台“IDEAL-Gen.AI”,並已全面免費開放予教育工作者使用。平台能協助教師快速創建個人化教學活動、課程計劃及評估工具,提升教學效能。
香港青年科學院院長岑浩璋教授支持《施政報告》的相關建議,將非本地生的非資助學額提高至相當於本地學額數目的50%,這有助發揮本港大學的潛力,吸引更多國際本科生來港就讀,同時保障本地學生的升學機會;青科院認為政府計劃推出的“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將有助不同背景的人才作交流,對於人才培訓、研究和產業化有幫助。再者,港科院及青科院均期望政府把人文與社會科學納入香港的科技發展議程,培養下一代科學家與工程師具備應對全球挑戰的能力。
香港旅遊業議會對施政報告表示歡迎,並全力支持特區政府推進相關政策措施。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的《施政報告》,多個章節中均明確表達對旅遊業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支持,致力實踐“無處不旅遊”的理念。
香港房屋協會(房協)歡迎房委會推出其“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以更有效地運用房屋資源,並樂於與房委會商討協助推行及管理有關計劃。房委會及房協亦將推出先導計劃,容許擁有資助出售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後將其未補價單位出租予合資格白表申請者。房協歡迎獲委托推行及管理先導計劃,並會與房委會商定詳細安排。為鼓勵更多市民置業,房協在未來的規劃亦會研究增加資助出售房屋比例,並配合政府調整其出售及放寬轉讓安排。此外,房協配合“北部都會區”(北都)發展而興建的專用安置屋邨,包括洪水橋/厦村“樂翹都匯”、粉嶺“樂嶺都匯”,以及古洞北新發展區的項目,將繼續配合政府的安置安排全速推進。房協亦會繼續與發展局商討如何配合北都其他地區的規劃,進一步發展專用安置屋邨。
教聯會就加快建設北部都會區提出一系列措施,體現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表示肯定。教聯會指,歡迎放寬非本地學生限額,對於政府宣布“留學香港專班”,加強相關部門和機構的合作,全方位加強宣傳推廣,表示歡迎。教聯會亦欣賞《施政報告》在STEAM教育和數字教育方面有不少著墨,教師培訓方面,《施政報告》提出加強校長和教師認識人工智能的發展及應用,教聯會亦對此表示支持。
教聯會支持“心繫家國”聯校國民教育活動恆常化和普及化,並在學生內地交流及考察活動中加入建國歷史體會行程;認同政府提出完善教師註冊機制有關方向,認為有助提升整體教師團隊的質素,保障學生福祉,回應社會對教師專業的關注。教聯會亦歡迎政府將目前在中學推行的“三層應急機制”恆常化,以及繼續深化職專教育,包括與廣東省頂尖職業技術院校合作,推動兩地職專大學的發展。
行會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歡迎《施政報告》提出多項突破性措施,協助香港經濟轉型,包括將北都發展提的升至領導層次,有多項拆牆鬆綁措施,以結合國家和香港的優勢。她也提及,《施政報告》提出進一步強化治理,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研究建立更嚴謹的公務員評核制度,亦提出成立“AI效能提升組”,在政府工作有效應用AI技術提升政府效率及服務質素。施政報告同時涵蓋房屋、醫療、社服、勞工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重要範疇。涵蓋範圍廣泛,提升市民福祉,回應社會訴求。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林建岳表示,新一份施政報告以經濟民生為主軸,多策並舉,規劃長遠,發揮優勢,投資未來,有力地提振了外界對香港前景的信心。在旅遊發展方面,施政報告提出大力發展遊艇經濟,推動盛事旅遊,打造高端客首選旅遊目的地等措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前瞻性,有助提升香港旅遊吸引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吸引旅客延長逗留時間,全面落實“無處不旅遊”、“無時不旅遊”理念,為香港經濟注入更大動能。他認為,香港要不斷提升競爭力,關鍵是把握好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時間窗口,配合國家創科戰略,加速經濟轉型。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將AI作為未來發展核心產業,這不單抓住了AI發展的風口,更能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此外,繼續深化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既能發揮香港獨特優勢,又全面對接、配合國家戰略,既助力國家,亦為香港發展注入動力。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雷添良歡迎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就進一步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提出多項相關措施,體現教育、科技及人才融合發展。教資會將與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緊密合作,全力推展各項相關措施。雷添良說,教資會資助大學在全球學術界獲廣泛認可,印證政府多年來持續投資高等教育及學術研究的成果,亦反映香港在成為國際一流高等教育樞紐方面擁有穩固的基礎和獨特的優勢。《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措施將有助進一步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及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表示,歡迎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涵蓋一級和二級市場,以及跨資產類別的舉措,將有助推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拓寬香港金融生態圈。他表示,感謝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對港交所和整個金融服務業的堅定支持,讓香港資本市場在任何宏觀環境下保持韌性與活力,期望與特區政府及所有持份者繼續合作,提升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行會成員、立法會議員、自由黨黨魁張宇人表示,對於多項寬減收費都表示歡迎,包括非住宅用戶減50%水費及排污費,上限分別為10000元及5000元;減工商業污水附加費50%;豁免食物業、小販、酒牌等牌照費,為期一年等。他亦歡迎政府加快審批食肆露天座位申請、優化發牌制度等舉措。對於推出寵物友善、容許狗隻進入的食肆牌照,他認為食肆有吸取額外生意,不過可能未必有很大影響。他也表示,條例要有諮詢後才能確定到細節及規管 , 要確保衛生條件、希望政府可以達成一個兩全其美方案 。
中電歡迎及支持行政長官發表的《施政報告》,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中電會全力以赴,滿足該區的用電需求,並將根據發展進度,提速提效推進供電工程。此外,作為電動車生態圈推動者,中華電力一直致力推動本港電動車普及化,以配合政府爭取在 2050 年前達致車輛零排放及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中華電力在低空經濟監管沙盒以“超視距飛行”巡查輸電塔和架空電纜成為首批試點之一,提升巡查輸電塔和架空電纜的效率近 4 倍。 中電會繼續密切留意監管沙盒及“監管沙盒X”的後續發展,透過不同超視距飛行的應用場景,加強供電可靠性。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會長陳勇表示,《施政報告》,以系統性舉措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彰顯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國民身份認同建設。我們欣喜看到,民建聯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多項關鍵建議被採納,涵蓋紅色旅遊開發、內地資源聯動、深港文化合作及中華文化傳播等領域,為香港愛國主義教育注入新動能。
陳勇說,施政報告各項愛國主義教育的措施,體現特區政府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走深走實。從紅色資源活化到跨區域協作,從文化傳承到創新傳播,一系列舉措正構建起多維度、立體化的國民教育體系。我們相信,隨著政策落地生根,香港青年一代必將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築牢家國情懷,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凝聚磅礴力量。
新民黨常務副主席黎棟國指,《施政報告》第二章便提及設立“部門首長責任制” ,可見李家超非常關注加強公務員治理,接納社會長期對公務員審核制度的意見,形容新制度環環相扣,設立獨立於政府系統的小組負責調查較嚴重的公務員問題,能提升公信力,又提升司局長話語權,期望政府盡快披露更多細節。
立法會議員陳祖恒指,新一份《施政報告》就“香港時裝薈”、支援中小企、出海等多個範疇,廣泛接納大量他與紡織業界及經民聯的建議,他對此表示支持和歡迎,又認為政府推出多項具前瞻性的板斧,大力強化治理、發展經濟,體現政府銳意改革及“敢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作風。
作為生產力局主席的陳祖恒表示,生產力局全力支持並配合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中宣布的一系列促進創科產業發展的措施,歡迎推動AI發展及賦能中小企應用、推出“知識產權融資沙盒”、“發展低空經濟規劃行動綱領”、下調“新型工業化加速計劃”申請門檻、制定氫能標準認證、促進電動車電池回收產業發展、加速自動駕駛在港無人化、向BUD專項基金注資、成立“北部發展委員會”等政策出台,這些措施將有鞏固本港科研實力和國際地位,帶動產業和社會轉型升級。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形容今次《施政報告》務實進取,以新思維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在樓宇滲水、房屋、市區重建、旅遊、寵物友善等政策展現“言必行、行必果”的決心,尤其是肯落水入場處理樓宇滲水這個老大難問題,值得支持和肯定。房屋問題上,楊永杰贊揚政府今次從問題根源落對藥。樂見《施政報告》從善如流,透過增加綠置居及居屋單位供應量、增加“白居二”配額、提升大單位比例、推出“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放寬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由15年降低至10年等措施,有助重建房屋階梯,提高市民向上流的動力,重燃市民的置業希望。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吴静怡表示,《施政報告》對AI技術在文化教育領域的前瞻性部署,為香港在數字時代重塑核心競爭力錨定了戰略方向。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我深感AI與文化、出版領域的深度融合,正以技術革新為引擎,推動香港在文化傳承與國際傳播中開闢新境界,這既是對“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精准呼應,更是“一國兩制”實踐在數字時代的創新拓展。
立法會議員李梓敬表示,樂見政府推出將居屋綠白表比例改為五五比,增加“白居二”配額,有助縮減公屋輪候時間,認為當局應同時加速舊屋邨重建。
立法會議員林琳表示,《施政報告》引入“部門首長責任制”,她對此表示支持,認為強化獎罰制度及完善管理機制,不僅能提升公務員團隊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增加公眾對公務員團隊的信心,也可逐步建設更專業、更穩健的管治隊伍。林琳還指,鼓勵生育方面,香港應牢牢把握在生命科學領域得天獨厚的國際領先優勢,協助各類生命科技及生殖醫療企業對接國際資本。生物科技的發展本身也是助力鼓勵生育的重要一環,技術進步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更優質的生殖醫療支持,與各項育兒優惠措施形成合力,可更好地響應現代社會的生育需求。
公屋聯會對《施政報告》表示歡迎,指允許長者“樓換樓”,可豐富他們的退休生活,以及對加快居屋第二市場的流轉發揮積極作用。公屋聯會又認為,房委會及房協將推出先導計劃,容許擁有資助出售單位10年或以上的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後,將未補價單位出租予合資格白表申請者,可令申請者有更多住屋選擇,豐富租賃房屋的階梯。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對《施政報告》表示歡迎及肯定,認為本屆政府自上任以來,在公營房屋策略上一直集中資源照顧基層市民,相關政策已見到成效。《施政報告》體現房屋政策進一步提升,由基礎保障轉為鼓勵市民向上流動,而多項措施採納了他長期以來的政策倡議,全面回應了不同階層市民的住屋需求。梁文廣特別歡迎政府提升居屋及綠置居的大單位比例,表示增加大單位供應是其長期爭取的政策方向,建議可參考長沙灣麗玥苑,提供更多三房戶型,鼓勵長幼共住。未來更可考慮逐步減少小單位的比例,滿足以家庭為核心的置業需求,提升市民的居住質素及幸福感。對於綠置居因公屋規劃限制,無可避免會有小單位出現,梁文廣建議政府未來可將綠置居一併列入資助出售房屋規劃,以提升綠置居單位質素。
立法會議員周文港表示歡迎和支持《施政報告》,他認為《施政報告》延續了現屆特區政府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的施政主調,在香港經濟正處於深度轉型的關鍵時期,積極在教育、加快發展北都、創科,以及產業、支持中小企等政策上推陳出新,發掘新增長點,接力創造發展成果,繼而資助房屋、醫療,以及社福等領域上普惠民生,可以用“敢於破局、用於創新”形容。周文港認為,近年特區政府在樓市政策取態上明顯轉趨積極,今次政府下調計劃下投資本地住宅物業的金額限制,將可進一步穩定樓市,增加市場信心,以至增加發展商投地的意欲。他還指出,有關北都發展的部分,充分體現特區政府率先發展“北都大學城”、並以加快發展高等教育引領北都整體發展的決心,符合社會共識和香港的發展利益。
全國港澳硏究會理事、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傅健慈表示,本次《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綱領,展現了特區政府在香港由治及興新階段的戰略佈局與歷史擔當。報告中關於北部都會區開發、產業升級、金融創新、民生改善及問責制度強化的各項措施,不僅為香港經濟注入了新動能,更在法治框架下為長遠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這些政策始終堅定維護國家安全、主權和發展利益,確保香港繁榮穩定與國家整體戰略同頻共振。特區政府通過專屬法例制定、監管制度完善、問責機制強化及國家安全教育的系統性舉措,彰顯了在“一國兩制”方針下依法施政的決心。這些措施既鞏固了香港普通法制度的優勢,又完善了與國家法律體系的有效銜接,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了堅實保障。
立法會議員譚岳衡表示,施政報告再次體現了本屆政府秉持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並重的執政理念。
譚岳衡表示,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開篇,強調通過改革激發經濟活力,致力於讓市民在經濟增長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展現了政府“事不避難”的決心與擔當。
立法會議員黃錦輝表示,他提出的設立專責部門推動人工智能落實的建議,與特區政府成立“AI效能提升組”不謀而合。該小組統籌指導政府部門應用AI,推動行業技術發展應用,且優先應用範疇與黃錦輝建議相符,如政府統計處等,行業方面黃錦輝亦認為也可從旅遊業起步。
同時,黃錦輝對於“產業人才交流計劃”亦非常支持。他表示,自己一直建議將北部都會區大學城打造成“科研成果轉化中心”,因此相信此計劃將有效達成目標。他建議特區政府邀請有規模和研發能力的科技企業參與,企業前沿研發部門與大學合作,能讓學生接觸行業最新動態,提升實戰能力,也為企業提供新思維和潛在人才,實現雙贏。此外,《施政報告》提出設立知識產權融資沙盒,便利科技行業利用知識產權融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