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18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17日)發表任內第4份《施政報告》,他今早出席施政報告聯合電台節目回應新一份《施政報告》不派消費券,指出若向每名市民派5000元(港幣,下同)消費券,將用300億元,等同興建一個啟德體育園。強調要用好財政,資源要落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政策範疇上。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有龐大潛力,為加快北都發展,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指出,會成立由他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組。同時會簡化行政措施拆牆鬆綁。
李家超形容,現時是出擊的時間,因此政府成立有關委員會。《施政報告》提出,會為北都不同產業園區度身成立一間或多間園區公司、法定或非法定專門機構。李家超解釋,北都不同地段推動不同產業,由於北都面積佔全港三分之一,因此需成立多間公司,會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主持的工作組,決定就不同區塊成立不同的園區公司。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他又指土地幾時成熟,企業就可進駐,以免荒廢土地。
外界亦關注新一份《施政報告》未提派消費券。對此,李家超提到,若向每名市民派5000元消費券,將用300億元,等同興建一個啟德體育園。強調要用好財政,例如私人工程減少了,因此政府預留了300億元在工程方面,刺激就業。
與此同時,政府也有在其他方面刺激經濟,包括引入產業,希望可帶動就業。《施政報告》亦提出11項措施,加大支援中小企,希望能為一些行業雪中送炭。
李家超提到,現時香港正面臨轉型過程,正如他昨日提及“從每人都買一部隨身BB傳呼機,到每人改買手機再難看到BB機店舖”,即使大家想保留BB機店舖,現時也沒有市場。因此世界不斷在變,香港社會要跟得上這個變化。
李家超表示,如今經濟產業結構需要改變,只要轉型成功,未來即使遇到“大風浪”,船仍然穩固。
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機會是各類輸入勞工計劃的大前提,為打擊個別僱主濫用計劃,《施政報告》宣布由今日起,申請輸入侍應和初級廚師,僱主的本地招聘期由四星期,延長至六星期,僱主亦必須每周參加一次勞工處實地招聘會;政府亦實施更嚴格的本地工人與外勞人數比例。此外,會大力打擊非法勞工,包括提高情報收集,成立舉報非法勞工專線,以及組織更多跨部門聯合打擊行動。
李家超今日回應聽眾對於外勞的疑問時表示,特區政府曾於2023年研究過香港整體勞動人口,發現較2018年減少19萬,當年部分行業欠缺勞工,缺少達8萬多人,其中洗碗、洗衫,乃至園藝等行業都欠缺勞工,如果相關行業沒有足夠的勞工,也會影響巿民,比如無人駕駛小巴,巿民就會“無小巴搭”,但強調不可濫用輸入外勞措施。
至於有聽眾認為有外勞住在珠海,對香港經濟無好處。李家超強調,工人協助香港企業繼續營運,即使有外勞不住在香港,同樣有經濟價值。
《施政報告》也提出推廣寵物友善場景,政府會推出容許狗隻進入的食肆牌照,獲批食肆會有明確標識,標示顧客可攜帶狗隻進入。
李家超指出,寵物友善有很大的經濟發展空間,推出容許狗隻進入食肆的牌照屬“開創性”政策,政府會就發牌細節與業界溝通,並推動其他機構於寵物經濟方面作更大膽嘗試。
也有住在公屋的聽眾表示,難以抽到居屋,李家超回應指,居屋於未來五年將會增加五成,巿民買居屋的機會增加。
總體而言,李家超任內第4份《施政報告》的主軸離不開拼經濟、惠民生,“發展”可以說貫穿了整份《施政報告》。據統計,“發展”二字出現約300次,成為出現最多的關鍵字,體現新一份《施政》側重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