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16日電 (記者 王少喆)15日,中美馬德里經貿會談前方傳來消息,中美就Tiktok等問題達成了基本框架共識。這一成果某種程度上超出了外界的預期,為中美經貿衝突的緩解透露出新的曙光。根據已透露出的信息,Tiktok在美國的命運將是怎樣的?中美在Tiktok上達成共識,將如何影響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和科技打壓?香港新聞網、香港中通社就此書面採訪了財經、國際評論員魯寧,採訪全文如下:
1、tiktok在美運營未來可能如何進行?
中美馬德里會談昨日結束,中方今天凌晨發佈了消息。就會談結果,有兩個意外輿論事先沒有預見到:其一,會談比較順暢,實際費時不到兩天就出了成果;其二,會談本身并未就中美經貿衝突的階段性解決方案談出結果,但就Tik Tok在美國的命運安排達成了“框架共識”。
還有兩點要作個說明:第一,會談期間(15日會談現場)的一張工作照顯示,中方代表臉帶微笑神情輕鬆很上照,美方代表神態緊繃苦瓜臉……這是否說明,中方代表團對TikTok問題解決方案相對滿意?而美方代表團多少有點無可奈何。15日當天,美方首席談判代表貝森特曾對路透社記者抱怨“中方態度過於強硬……”; 其二,“框架共識”不只針對TikTok問題,還包括減少投資障礙,促進有關經貿合作之內容。可惜,雙方暫時都沒有披露具體信息。
會談結束後,美國財長貝森特還聲稱:中美元首將於星期五通話,兩國已在貿易談判中,就短視頻平台TikTok所有權轉換達成框架協議,將留待兩國元首通話時確認。
在貝森特講話之前,特朗普先在社媒平台發文預告,他將在星期五與中國國家主席通話,又稱“我們之間的關係仍然非常牢固”,暗示中美雙方已就TikTok在美業務問題達成協議。
本文寫作時筆者尚未讀到中方回應,如果此事當真:至少可以提前確信兩點:一是雙方對“框架共識”已無原則性分歧,除細節有可能繼續打磨外,大的變數已可排除;二是“框架共識”有待兩國元首最終拍板確認,并上升為元首通話的一個成果。
中方首席談判代表何立峰、中方貿易代表李成鋼、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副主任王京濤分別就馬德里會談結果發表了談話,也許是雙方事先有約定,也許是為可能出現的“變故”留有“後手”,三位中方高官的談話內容,就算是專業人士,包括專業律師、業內專家等也似懂非懂,雖可費勁猜測,但對內容拿捏缺乏自信與底氣。
當地時間9月15日,中美經貿會談中方新聞發佈會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新華社照片
“框架共識”究竟如何安排了TikTok?即便中美元首本周五實現了通話,短期內也很難全盤揭曉,因為具體細節談判同樣漫長而痛苦……但品味三位中方談判高官的談話,有幾條已可提前確認:
首先,TikTok在美國活了下來,美國獨吞的目標未能得逞。 至於它仍然以獨資公司還是合資公司的形式運營?股權結構如何安排?眼下尚不得而知。其次,TikTok美國用戶數據和內容安全監管委託獨立第三方負責運營。再次,也是最為敏感的算法推薦軟件包等一系列知識產權,通過授權使用方式解決,由中國政府依法審批。總之,等落實“框架共識”的細節談判結束後,在TikTok獲得“新生”的同時,中美圍繞TikTok的鬥爭將從“封殺”轉為“改造”與“控制”,中美之間爭奪“內容推送權”和“平台實控權”的鬥爭,同樣會異常激烈不留半點情面。
2、Tik Tok的推薦算法為何成為美方關注重點?
不僅僅是美方的“關注重點”,而是美方關注的“要害”之所在!
美方封殺TikTok所用的最初理由,是擔心字節跳動可能將TikTok美國用戶資料傳回北京總部和中國情報部門。慣施蠻力的特朗普最初的一廂情願是全資“收購”TikTok,因中方堅決不從,特朗普退了半步,聲稱美方必須獲取50%的股權。其實,美方的所謂“國家安全”“情報洩密”之類純屬胡扯,真正讓美方感到害怕的是,TikTok在美國擁有1.7億用戶,且以年青人居多深受年青人歡迎。TikTok的內容輸出雖不直接涉及國際政治和美國內政治,但“吃喝玩樂”之內容也是天然含有價值觀、文化觀傾向的,美方害怕的是TikTok所推薦內容對美國青年群體的“潛移默化”……何況,任何推薦算法,的確都是帶傾向性的。因此,圍繞TikTok命運的中美之爭,不是經濟利益之“小爭”,而是雙方意識形態價值觀之“大爭”!
3、如協議達成,將如何影響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和科技打壓?
有缺乏實證的外電消息披露,馬德里會談開始前,圍繞TikTok的命運安排,美方的談判版本是全資接管TikTok,中方的談判版本是用戶數據與內容控制分離,前者歸獨立第三方委託運營,後者依然歸我所有。實際談判結果是雙方各退半步,最終達成了致力於 解決問題的“框架共識”。 客觀地看,TikTok爭執若能得到真正化解,芬太尼關稅和以芯片禁運為代表的科技打壓問題,就進一步顯現了出來 ,但據此而斷言這兩項根本性難題尤其後一項難題從此有了破解之希望是不切實際的。
如果10月底APEC峰會前“習特會”能在北京舉行,抑或退而求其次——“習特會”改在APEC峰會間隙舉行,都需要在此之前做大量的針對性準備,光憑“TikTok成果”,分量明顯不够。因而,在掃除了“TikTok障礙”之後,中美在10月中下旬前,很可能 還得安排第五輪經貿會談,爭取有新的突破,以便為“習特會”做更多之鋪墊。
此外,美方的高關稅與科技打壓,對應中方的“零采購”和“自主創新”,表面看是同一類問題,本質上卻差別明顯。取消芬太尼關稅可以消解“零采購”,而對於科技打壓,中方除了自力更生目前尚無特效解藥。對中方實施以禁運為主的科技打壓,是美方的長期戰略,只要中方在某些關鍵領域還“技不如美”,這種打壓就不會退出歷史舞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