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資訊

外媒:中國能源結構發生歷史性轉變

日期: 2025-09-17

香港新聞網9月16日電(記者 馮秋榆) 近年來全球各地夏季出現一波比一波更加難以忍受的熱浪,與此同時,季風對亞洲國家造成的災害也不斷攀升,接踵而來的氣候災害是否促使各國加速氣候行動的步伐?法新社9月13日報道,根據國際科學家聯盟“全球實時碳數據”(Carbon Monitor)初步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比增長0.7%,歐盟和美國的排放量在增加,中國和印度則在減少。“中國上半年排放量下降1%,其中能源生產排放量下降3%。”

分析師預計,中國今年全年排放量將有所減少,“中國的轉型不僅走得很快,而且還是一個結構性的轉型。”此外,在中國的推動下,風能和太陽能的發電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而中國技術進步降低了全球能源轉型的成本,為其他國家的能源轉型創造了條件。

鄂爾多斯(內蒙古),2025年9月4日,工人在庫布其沙漠裡的杭錦旗朔方新能源大基地安裝光伏板。新華社照片

“中國能源轉型不僅走得快,還是結構性轉型”

法新社報道認為,中國碳排放下降的數字引發高度矚目。Carbon Monitor數據顯示,與2024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預計增長0.7%。然而數據同時顯示:主要排放國的排放趨勢出現了逆轉。“歐盟(+4.6%)與美國(+4.2%)的排放量正在增加,而中國(-2.7%)和印度(-2.2%)的排放量則在減少。中國上半年排放量下降1%,其中能源生產排放量下降3%。” Carbon Monitor首席分析師Lauri Myllyvirta預計,中國今年全年排放量將有所減少。

9月10日,法國《回聲報》援引英國智庫Ember發佈的最新報告表示:“2025年,中國風能和光伏發電首次超過水電、核能與生物能的總和,標誌著能源結構發生歷史性轉變。”Ember高級能源分析師楊木易認為,中國碳排放下降的數字引發高度矚目,通過數據和國際比較發現,中國的轉型不僅走得很快,而且還是一個結構性的轉型。

“過去四年,中國風能和光伏裝機容量翻了一番,達到1400 吉瓦,電池儲能也接近95吉瓦。中國的化石能源消費幾乎已經到了一個拐點,已經基本上達到峰點。”研究顯示,2024年,中國新增電力消費中有80%來自綠電,而2025年上半年所有的新增電需都由綠電滿足,上半年的火電與去年同期相對比減少了2%左右。楊木易表示:“中國火電的發電量已進入平台期,過去兩三年基本上就是在平台期波動了。所以,煤電生產基本上已經達峰了,這與中國政府承諾的在2030年之前‘碳達峰’的承諾基本吻合。”

此外,楊木易分析認為,煤電在中國能源結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發生變化。“煤電不再是發電的主力電源,而是對綠電的補充。中國新裝這麼多的風、光發電設備,供電的靈活性越來越多,但在風力或陽光不足的時候,就需要有煤電來做保障。所以煤電在短期內依然是一個應對電力供應波動性的電源,而不再是一個主力電源。”

“中國為全球能源轉型創造條件”

此外,英國智庫研究認為,“中國的轉型不僅對中國自己重要,而且對全球都十分重要。”Ember《2025年中國能源轉型回顧》報告指出,“大量數據顯示,中國的能源轉型與技術進步,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中國正在改變的不僅是國內的能源格局,還有世界各國的能源格局。”

研究人員發現,中國正在竭力以越來越低的價格向世界其他地區提供綠色技術。“中國對清潔能源技術的投資正在推動全球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和電動汽車等關鍵技術的成本大幅降低。自2010年以來,光伏、風力渦輪機和電池的成本已下降了60%至90%。”《報告》指出,去年全球新投產的風能和太陽能項目中,超過90%的發電成本低於最廉價的化石燃料替代方案。因此,中國技術進步降低了全球能源轉型的成本,為其他國家的能源轉型創造了條件。

根據報告,近年來,中國製造推動風電能設備成本不斷下降,使得墨西哥、孟加拉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在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進行日常活動方面超過了美國,比如建築物的供暖製冷或交通動力。另據法新社9月8日報道,非洲國家對太陽能板需求大增,而中國是非洲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供應方。“在過去12個月里,整個非洲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增加了60%,顯著提升了多個非洲國家的電力生產能力。以塞拉利昂為例,若該國在此期間進口的所有光伏板全部安裝完畢,其年發電量相當於該國2023年總發電量的61%。”Ember指出,中國企業現在供應了全球80%的太陽能電池板和60%的風力渦輪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