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財經

錢言:英加澳等多國突然承認巴勒斯坦國意深何處?

日期: 2025-09-27

特朗普與英國首相會談座椅餘溫猶在,英國與加拿大、澳大利已同時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這顯然有別於美國目前對巴以衝突所持立場。此前,法國總理馬克龍對以色列不顧國際社會輿論,一意孤行加重加沙地帶人道主義災難時就警告雷坦內亞,法國將承認巴勒斯坦國。沒等法國表態,英國連帶加澳兩國搶了個沙發。

最近在美國社交媒體上流傳一則視頻。視頻中一女性飛行人員,因得知此次飛行執行任務是一架飛往以色列援助軍火或物質航班而拒絕登機,并隨即被逮捕。這位女性飛行人員是一名有色人種,在遭逮捕時譴責以色列屠殺加沙平民。

巴以衝突接近兩年整。2023年10月7日藏在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武裝分子突然向以色列一方發射多枚火箭,導致絕大多數是平民的1200名人死亡、5000多人受傷。由此開始本輪衝突。至今近兩年整。後來以色列采取了一次又一次的過度報復,至今已造成加沙地帶近40000人傷命,80000萬人受傷,其中72%為婦女兒童。在巴勒斯坦西岸也有超過460名人死亡。以色列方面除首日遭襲傷亡人數外,衝突中以色列國防軍超過700人陣亡。據以方統計有近20000名哈馬斯成員死亡。

在美國的加持下,以色列先後對伊朗進行空中打擊,最後以美國一次大規模空襲結束了以伊的隔空打擊戰。前不久,以色列列對可能藏有哈馬斯組織高層人員的卡塔爾進行有克制的打擊,後怯於激怒整個阿拉伯世界而收手。

那麼為什麼英加澳以及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國家,有別於美國的立場和態度呢?

第一是地緣的原因。巴以衝突惡化,殃及池魚的擴散效益,歐洲要早早承受於美國,難民潮首當其衝的是歐洲。

第二是分散了俄烏衝突的焦點。與俄烏衝突相比較,巴以衝突的攸關度要低得多。在俄烏問題上,特朗普給出了無數個不同類型的“最後期限”,歐洲對特朗普基本沒有了信心。最近俄羅斯的戰鬥機進入波蘭境內,這又是一次試探特朗普在北約的底線。特朗普渾然不覺。歐洲不敢公開譴責特朗普不過甚至是出賣歐洲利益,不願公開在言論上激怒特朗普,實際采取的政策或行動,已經不在有期待。

第三是美國大的財閥和華爾街巨頭,多為猶太裔,掌握了美國大半個命運。華爾街操弄著白宮這隻木偶,不管顯性政府還是被陰謀論化的“深層國家”美國的路數沒有改變。相反歐洲隨著近幾十年大量中東移民,英國、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穆斯林社群日益擴大。英國的倫敦市長都是穆斯林了。政府對這些穆斯林社群在朝野和輿論的影響力不敢小覷,并成為中東政策的參考尺度。這是內部因數。國際上擔心遭阿拉伯國家聯合反對。因烏克蘭問題,俄羅斯石油不能買了,不能再因巴以問題讓阿拉伯的石油斷了供應。歐洲能源危機,誰也扛不住。

第四是特朗普的內外政策,為歐洲執政的上層精英所鄙視。歐洲皇室里傳承下來的政治行為準則,與相對粗魯的西部牛仔美國有很大不同點是,更願意在法律或公理框架中尋求妥協。美國自恃一雄獨大,常以地緣安全和美國國家利益為由,常采取單邊行動。在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更是變化無常。不跟特朗普肯定不行,跟得太緊,一不小心會被帶入坑中,被迅速抽身的特朗普反過來去譏笑。歐洲要從自身利益、價值觀去作獨立判斷與行動,已成為歐洲領導人的共識。

英加澳承認巴勒斯坦國一表態,歐洲很快跟進。這樣做除了上述原因,更重要一點,是在巴勒斯坦內部孤立哈馬斯極端派。有利於巴勒斯坦其他派別力量最大限度與國際社會合作,盡早解決巴以衝突。

(作者錢言:資深時事評論員、香港亞旅衛視常務副總編。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