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商業

荷蘭政府強行接管中企半導體子公司,是怎麼回事?

日期: 2025-10-15

香港中通社10月14日電(記者 王少喆12日,中企聞泰公司的一則公告顯示,荷蘭政府接管了該企業在荷蘭的半導體子公司(安世半導體(Nexperia)),將聞泰科技排除在安世半導體的重大決策之外。這一極其罕見的做法,立刻引發了對該行動背景和美國政府在其中所起作用的關注。

(聞泰科技公眾號截圖)

據報道,荷蘭政府引用的是70多年前冷戰時期通過的《貨物可用性法案》,目的是“確保歐洲能夠不受限製地獲取安世半導體生產的芯片”。而就在荷蘭政府下達命令的前一天,特朗普政府擴大美國對華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將被列入美國黑名單的中企的子公司也納入其中,安世科技正落入管制之列。聞泰科技方面指出,荷蘭是以美國新規為藉口接管安世的。

“中方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针对特定国家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周一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處在風暴中心的聞泰科技是一家成立於1993年的企業,總部位於浙江嘉興,原本是一家以消費電子業務為主的企業,深耕智能手機領域。2019年,聞泰科技為了解決核心元器件依賴進口的問題,同時看準了汽車電子化浪潮中的巨大需求,決定在2019年花巨資收購安世半導體。

而安世半導體前身為飛利浦公司的半導體部門,是擁有百年歷史的行業巨頭,客戶包括博世、華為等知名企業。自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後,後者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公司中的排名從2019年的第11名穩步上升到第3名。2022年,安世半導體營收達到23.6億歐元的峰值,近五年為荷蘭貢獻了1.3億歐元的企業所得稅,而且,安世還在2024年11月還清了所有前期債務。顯然,這一收購案是對各方都有利的多贏局面。

那麼,荷蘭政府為何會突然翻臉,對當初開門迎來的中企下手?

財經、國際評論員魯寧在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對於聞泰科技當年投資安世,歐洲是歡迎的,被認為能為歐洲帶來稅收和就業的益處。但安世半導體得到中企的資源注入後,迅速成長為行業內前列的公司,這就觸犯到了美國的利益,違反了美國“限制中國獲得半導體領域的先進能力”的大戰略,從而被美方盯上。

在這個時候,安世半導體高層發生了內亂。2025年10月1日,安世半導體的三名外籍高管向荷蘭企業法庭提交了對公司調查和採取臨時措施的緊急請求。7日,法庭做出裁決,停止了聞泰科技創辦人張學政在安世半導體的職務,指派一位外籍人士擔任安世半導體的代表,並將聞泰科技擁有的安世股份的絕大部分託管給法庭指定的人員,從而實際上奪取了聞泰科技對安世半導體的控制權。

魯寧表示,中企在國外運營子公司時,多數存在與外方的磨合問題,中企的一些習慣性做法,也可能和當地的規範不完全一致,引發摩擦,這就給了一直“虎視眈眈”的美國有關機構以口實,施壓荷蘭政府對中企採取措施。目前,荷蘭執政的是看守政府,其領導人面臨極右翼政黨的威脅,地位脆弱,需要得到美國的支持繼續執政,因此對美國的要求採取了配合的態度。

今年6月,荷蘭執政聯盟中佔主導的極右翼自由黨因難民庇護問題退出,前情報領導人、執政聯盟推舉的首相斯霍夫所領導的聯合政府被迫辭職,執政不足一年。斯霍夫繼續擔任看守政府首相。

魯寧認為,荷蘭政府此次的做法,是要給美國一個交代,目的是拖慢中企控制的半導體公司的發展步伐。事實上,安世半導體所研發的產品,中國很多企業也在做,只不過安世的技術更先進一些。美國和荷蘭政府的做法,短期內確實會對中企的技術提升帶來影響,但只是拉長了這一時間,不能改變大的方向。

他也表示,中企“走出去”,未來類似的收購也可能會遭到美國及其盟友的阻擊,需要盡可能在所在國以更高的標準規範運營,避免給對方創造介入和干預的口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