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0月1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於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楊振寧與香港有深厚淵源,他曾在1997年接受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曾在香港居住多年,更將諾貝爾獎捐贈給港中大。
“1997年7月1日清晨零時,我有幸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參加了回歸盛典。”楊振寧在個人文集《曙光集》中曾寫到自己見證了香港回歸的歷史時刻。
楊振寧的妹妹楊振玉撰文回憶,上世紀60年代,大哥幾次和父母及弟妹團聚,地點都是在香港。
楊振寧與港中大結緣半個世紀,1964年應邀為港中大演講後,經常到訪並擔任教研工作,歷任榮譽教授、博文講座教授、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等職。
據港中大公開資料顯示,楊振寧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後,1964年12月應邀在港中大作公開學術演講,長達一小時,場內滿座,場外數千人。
港中大18日發文敬悼楊振寧。校長盧煜明表示,我們失去的不僅是一位科學巨人,更是一位和中大有深厚淵源的良師。楊振寧教授在物理學領域成就卓越,對中大學術發展貢獻良多,對中大師生,特別是年輕後輩關懷備至,總是循循善誘、傾囊相授。
楊振寧。香港中通社圖片
楊振寧於1997年獲中大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背後也藏著一個故事。港中大很早便提出授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但楊振寧婉拒了,因為不願行英國的禮節——向英籍校監鞠躬。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港中大校監改由中國學者擔任;剛做完心臟搭橋手術的楊振寧,這時才回到香港的學位頒授典禮。
1999年,楊振寧將包括諾貝爾獎在內的許多獎項、文章、信札、手稿慷慨捐贈予中大,大學於2002年設立楊振寧學術資料館收藏這些珍品。中大已將館內藏品數碼化,開放予公眾、學者及研究人員瀏覽。
在公開的相片集中,楊振寧多次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生日宴會,他與家人也曾沙田、北角等地留下合影。據一家在沙田的照相館回憶,楊振寧非常親和,為照相館的招牌題字,也不介意他和家人的照片擺放在店內。
楊振寧的妻子翁帆2021年在文集《晨曦集》增訂版序言中,回憶過去十多年在香港的日子:“那些年,我們走遍了香港的山山水水。”文章提到楊振寧總說在香港不開車的話會錯過太多的美好,還提到兩人曾開車到太平山頂、上大帽山,到石澳村看海,有時在赤柱的大排檔喝一杯冷飲,有時在淺水灣大酒店喝個英式下午茶。
楊振寧曾多次出席香港高校組織的學術交流活動,開講座。2011年,楊振寧出席香港浸會大學舉辦的論壇,分享創意的三部曲是好奇、勇氣和投入,而傳統教育並不是科學創新的攔路虎,扎實的基礎卻是成功的墊腳石,希望亞洲人不要排斥傳統的教育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