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3日電 香港報章10月3日就相關時事熱點發表社評。
《大公報》發表社評:“四不”是不容逾越的底線
中國有句老話“勿謂言之不預也”。崔建春特派員提出的“四不”,不是可遵守可不遵守的要求,而是必須全面落實的外交規矩和原則;此次約見不是普通的外交會見,而是嚴正交涉。如果伊珠麗以為美國還有空間、自己還有能力在香港“重操舊業”,繼續進行亂港活動,觸碰底線紅線,那麼等待她的將是嚴厲的反制。今時今日,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方面,絕不會有任何妥協空間。如果伊珠麗還有基本的外交常識,她就應當明白,及時收手,避免自取其辱!
《文匯報》發表社評:“內聯外通”優勢顯 財富樞紐地位穩
滙豐私人銀行昨日發布的《2025年環球企業家財富報告》,與財富情報公司Altrata公布的《2025年全球超高淨值人士報告》,兩份重量級數據都不約而同揭示同一趨勢:香港在全球財富版圖中的地位迎來新一輪躍升。這不僅是數字上的增長,更是國際投資者用腳投票,以真金白銀對香港的未來投下信任一票。隨着世界政經局勢的轉變,香港繼續發揮“內聯外通”的橋頭堡作用,為內地企業“出海”提供支援,亦為環球企業拓展業務至內地提供服務,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將會不斷鞏固提升。
《香港商報》發表社評:創新香港遊 人流加人留
一連八日的國慶十一黃金周拉開帷幕,首天的出入境數據昨日出籠,10月1日訪港內地客人次突破23萬,較去年增約5%;市面不單洋溢歡慶氛圍,零售餐飲市道也丁旺財旺,連帶酒店入住率亦相當理想,反映香港作為國際旅遊之都的吸引力持續上升,更是內地客熱烈追捧的旅遊目的地。施政報告在旅遊業方面着墨不小,當中一大重點是實現“人流”加“人留”的躍升。當局和業界須跳出傳統思維,策劃創新香港旅遊產品,以完善配套提升體驗,呼應施政報告落實“無處不旅遊”,讓旅客“願意留、捨得花、想再來”。
《星島日報》發表社評:華府停擺未嚇窒市場 大裁員恐釀反效果
在僵化的政治體制下,美國兩黨很難達成政策共識,即使勉強達成,很快僵局又會重現,過去40多年的歷史已充分證明這一論斷。但在特朗普治下,政治亂局可能更加糟糕,因為他引入了新的、無底線的鬥爭手段,將聯邦僱員的生計作為勒索政敵的籌碼。如果他奸計得逞,美國失業人口大增,到時金融市場的氣氛,乃至整體經濟表現,都會無可避免受到衝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