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資訊

英特爾“復活”之路折射美國芯片業生態

日期: 2025-09-20

香港中通社9月20日電 題:英特爾“復活”之路折射美國芯片業生態

香港中通社記者 吳一帆

最近一個月,美國老牌半導體企業英特爾(Intel)收到三筆超大額資金輸血,分別來自日本風險投資公司軟銀集團、美國政府和美國另一家半導體巨頭英偉達(NVIDIA),累計宣布的外部投資規模超過150億美元。無論虧損多年的英特爾能否因此“起死回生”,這一過程都反映出美國芯片業生態。

新華社資料圖片

當地時間9月18日,英偉達宣布,將投資50億美元購買英特爾的股票,並與英特爾建立產品合作關係。根據協議,英特爾將為英偉達定製x86架構中央處理器(CPU),由英偉達將其集成至AI基礎設施平台;英特爾還將生產並供應集成了英偉達RTX GPU芯片的x86系統級芯片。

這一重磅消息立即激起市場漣漪。18日美股開盤,英特爾股價暴漲近30%,當日收於每股30.57美元,仍漲22.77%。當天英偉達股價也上揚,收於每股176.24美元,漲3.49%。

面對全球業界和市場的好奇,當天,英偉達和英特爾的兩位華裔CEO黃仁勳(Jensen Huang)、陳立武(Lip-Bu Tan)“同框”進行視頻直播,回答全球媒體的提問。其中,對於外界頗為關注的本次合作背後是否有特朗普政府推動的問題,黃仁勳直接回應“與特朗普無關”,稱所有討論“僅限於”他與陳立武,以及英偉達、英特爾雙方技術團隊之間。

作為曾經的競爭對手,近十多年來,英偉達和英特爾的市場地位已是天壤之別,主要源於它們在AI芯片領域布局時機和研發實力上的差距。英偉達近年以超4萬億美元市值躋身全球“最貴”公司行列;英特爾則在市場競爭中相對滯後,去年股價腰斬暴跌60%,不得不通過全球裁員、出售部分業務等方式精簡運營成本,還更換了CEO及核心管理層。

不過,不難看出,儘管市場地位已然懸殊,可英偉達和英特爾本次被黃仁勳稱為“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仍是基於技術框架和市場競爭需要。

此次產品合作的核心是x86架構CPU,這是英特爾少數仍保有優勢的業務之一。目前在美國半導體市場,與英特爾實力並駕齊驅的X86架構CPU供應商唯有超微(AMD)。所以業內有分析稱,英偉達與英特爾本次聯手恐怕會給AMD帶來市場壓力。事實上,至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有消息稱,英偉達和英特爾正探討CPU合作。

儘管英偉達方予以否認,不過,本次與英特爾聯手有沒有美國官方助推因素,仍難以完全下定論。因為,事實上,美國官方態度近年對芯片業的“滲透”可謂顯而易見。

上月,英特爾公布,美國政府將向英特爾普通股投資89億美元,收購該公司9.9%的股份。交易成功後,美國政府將成為英特爾的大股東。美國總統特朗普形容,這“對美國和英特爾來說是雙贏”。而美國輿論普遍關注,美國政府對私營企業如此“直接”“大規模”的干預實屬“罕見”。

英偉達方面,黃仁勳與特朗普的“社交”一直十分頻繁。就在本月17日,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在溫莎城堡為到訪的特朗普舉行國宴,黃仁勳也是陪同特朗普出席的座上賓之一。通過特朗普對英國這次國事訪問,英美簽署了《科技繁榮協議》,該協議也包含英偉達獲得的“大訂單”,即英偉達將在英國部署12萬塊先進GPU(圖形處理器)芯片,這是英偉達迄今在歐洲規模最大的部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