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留意到香港於10月31日及11月4日集中公佈多項關鍵經濟數據與國際排名,本地生產總值(GDP)、零售銷售、樓市相關指標均呈積極態勢,且在《2025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躍升至全球第四,全方位彰顯經濟復甦活力與發展潛力。與此同時,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專門對支持香港發展作出重要部署,為香港描繪了更加美好的未來,筆者認為香港必將迎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一、三大經濟數據亮眼,經濟復甦勢頭穩固
1. GDP與消費雙升,增長動力持續增強
2025年第三季香港本地生產總值預先估計數顯示,按年實質上升3.8%,較第二季3.1%的升幅進一步擴大,經濟增長動能顯著。從需求端看,內部消費持續回暖: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實質上升2.1%,優於第二季1.9%的增幅;政府消費開支雖較第二季2.5%的升幅略有放緩,仍保持1.6%的正增長。
GDP增長主要得益於兩大核心引擎:一是出口大幅上升,受電子相關產品需求強勁及區域貿易往來暢旺帶動;二是內部需求持續擴張,市民消費能力提升推動私人消費穩步增長,為經濟注入內生動力。
2. 零售業連漲五個月,貴價品類表現突出
私人消費的回暖直接反映在零售市場。2025年9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13億港元,按年上升5.9%,升幅較8月的3.9%明顯加快,且實現連續第五個月增長,消費市場信心持續恢復。
從品類看,各主要零售商類別普遍錄得增長,其中貴價貨品消費活力尤為強勁: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銷貨價值按年大漲31.3%,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也增長9.1%,充分體現市民消費意欲的強勁回升。
3. 樓市負資產按揭減少,“撤辣”措施顯成效
隨着經濟向好,香港樓市逐步回穩。香港金融管理局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末,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為31,449宗,較第二季末的37,806宗減少超6,300宗;涉及金額從第二季末的1,902億港元降至1,568億港元,宗數與金額雙雙“拾級而下”,樓市風險進一步可控。
這一變化與政府持續優化樓市政策密切相關:2023年10月,香港調整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等“辣招”;2024年2月全面“撤辣”並同步放寬按揭措施;2024-2025年《施政報告》又兩度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將住宅物業投資門檻降至3,000萬港元,非住宅物業可算入額提高至1,500萬港元。政策效果顯著,3,000萬-4,999萬港元一手私宅買賣登記量從今年1月的20宗,升至9月的63宗,10月首20天更達78宗,較1月激增2.9倍。
香港科技園。(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二、政府施政精准發力,多舉措激活經濟活力
香港經濟的持續向好,離不開政府針對性的政策支持,多項措施從旅遊、盛事、樓市、產業等維度協同發力,為經濟注入多元動力。
1. 發力旅遊與盛事經濟,拉動消費與客流
政府聯合旅遊發展局在海內外加強宣傳,推動香港保持全球熱門旅遊地位。2025年9月,訪港旅客人次近330萬,按年上升8%;截至9月,全年累計訪港旅客超3,600萬人次,同比增加12%。國慶黃金周期間,入境旅客約164萬人次,酒店入住率普遍達90%,直接帶動零售、餐飲、酒店業增長。
同時,政府積極引入世界頂級文娛體育活動,2025年9月先後舉辦SUPER JUNIOR、N.Flying、SEVENTEEN等韓流藝人大型演唱會,吸引大量觀眾入場,其消費不僅覆蓋門票,還延伸至周邊產品、餐飲住宿,為相關產業帶來顯著增量。
2. 優化樓市與投資政策,穩定市場預期
除前述“撤辣”與投資者計劃優化外,政府通過調整印花稅率、放寬按揭條件等措施,降低入市門檻、釋放合理購房需求,既緩解負資產問題,也促進樓市健康發展,為整體經濟穩定提供支撐。
三、數碼競爭力躍居全球第四,創科發展成新增長極
在經濟基本面向好的同時,香港的國際數碼競爭力也實現突破。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25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顯示,香港位列全球第四,較去年再升3位,在亞洲經濟體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新加坡),中國內地則排名全球第12位,同比上升2位。
1. 三大核心維度表現優異,“準備程度”顯著提升
該排名由“科技”“知識”“準備程度”三大因素構成:香港“科技”與“知識”維度表現穩定,分別維持全球第三、第五位;“準備程度”維度進步最為突出,較去年上升5位至全球第十位。在子因素中,香港“技術框架”“適應態度”排名全球第一,“培訓和教育”(第三)、“人才”(第五)也躋身全球前五,凸顯數碼發展的綜合實力。
2. 政策與優勢疊加,創科生態持續完善
香港數碼競爭力的提升,源於國家支持、自身優勢與政策推動的多重合力:
- 國家戰略支撐:依托國家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政府以香港科學園、數碼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為核心,整合五大研發機構(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應用科技研究院等),構建創科發展核心架構。
- 雙重優勢加持:憑藉“國家+國際”雙重機遇、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簡單低稅制,香港吸引全球企業、人才與技術匯聚,夯實創科合作基礎。
- 精准政策落地:2025年《施政報告》推出系列措施,包括推進微電子研發院中試線組裝、籌建生命健康與人工智能研發院、提速建設第三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設立30億港元“人工智能資助計劃”等,同時推動北區沙嶺數據園區招標,強化算力基建。
- 人才流動便利:國家移民管理局自11月5日起,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內地人才簽發3年多次往返港澳人才簽注,並開通口岸專用通道,進一步充實香港科研人才庫,助力技術轉化與“出海”。
展望:國家規劃賦能,政產學研協同培育新質生產力
從經濟數據到國際排名,也顯示出香港正以多維度向好的態勢展現復甦韌性,而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對支持香港發展的重要部署,更為其帶來國家層面的戰略機遇。未來,香港特區政府將繼續推動政、產、學、研、投緊密協作,依托國家規劃賦能,鞏固GDP、零售、樓市的復甦成果,同時以創科發展為核心持續提升數碼競爭力,進一步激活經濟內生動力,為培育新質生產力、鞏固全球經濟樞紐地位,實現“十五五”規劃描繪的美好前景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作者為香港再出發共同發起人、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陽江市政協委員、河南省青聯港區常委 高松傑)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