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生活

巴以衝突兩年後 美以失去了什麼?

日期: 2025-10-09

香港中通社10月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新一輪巴以衝突已持續兩年,加沙6.5萬人死於戰火,人道災難蔓延。受訪學者認為,在這場戰爭中,以色列一意孤行不停手,卻始終未實現目標,反而瓦解了自身國際形象,美國也失去了中東國家信任,兩者在國際和地區的霸權均加速衰弱。

2024年11月5日,巴勒斯坦兒童從加沙地帶北部拜特拉希亞鎮逃到加沙城。圖源:新華社(馬哈茂德·扎基攝)

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與以色列正在埃及進行新一輪加沙停火談判。哈馬斯提出兩點要求,一是國際保障以色列永久結束對加沙地帶的侵佔,二是將釋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員與以色列全面撤軍的時間掛鉤。據美媒及埃及當地媒體透露,談判氛圍積極,但部分關鍵問題仍難達成共識。

本輪加沙停火談判之際,意大利、西班牙、法國、英國、愛爾蘭、芬蘭、澳大利亞等國再次爆發聲援巴勒斯坦的示威,呼籲立即停火。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李偉建8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暫時停止衝突,雙方進入休整階段,不意味著問題解決,數月後以色列或會重燃戰火。未來加沙局勢,既要看談判結果和美國態度,更要看國際社會和地區國家的力量對比。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從加沙地帶突襲以色列境內軍民目標。以色列隨後對加沙地帶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盡管國際社會不斷敦促停火止戰,以色列至今未停手。兩年間,以色列對也門、黎巴嫩、叙利亞、伊朗、卡塔爾等國亦實施軍事打擊,造成衝突外溢,并攔截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以色列已控制加沙地帶約75%的地區,并佔領了敘利亞戈蘭高地軍事緩衝區及周邊區域。不過,以色列的一意孤行和美國的袒護引起國際社會不滿。西方多國立場轉向,聯合國已有158個成員國承認巴勒斯坦國,形成國際社會主流意願。

李偉建指出,以色列最初軍事目標是消滅哈馬斯,後期不斷修正目標,包括近期計劃清空佔領加沙,戰後控制加沙安全等。本輪衝突目前的結果是哈馬斯受重創,但某種程度上看,以色列代價更大,國際形象已逆轉,也難以插手加沙戰後安排。

李偉建續指,在這場衝突中,美國堅持袒護以色列。且在以色列空襲卡塔爾時,美國武器失靈,美方承諾的安全保護在關鍵時刻掉鏈子。這導致美國不僅飽受國際社會批評,也失去中東國家信任,美以在中東的軍事優勢會一點點喪失。

“本輪巴以衝突與過往都不同,反映了時代和國際秩序的歷史性轉型過程。”李偉建分析,美國的單邊主義橫行在加速落幕,以色列也失去2個月平息衝突的能力,二者所代表的國際霸權和地區霸權均在衰弱。這也解釋了為何以色列急於利用現存軍事優勢,擴大佔領別國領土。未來隨著被佔領國實力增強,以色列會被逼歸還領土。

李偉建認為,美國的介入使阿拉伯人四分五裂,海灣國家近年亦聚焦自身發展,巴勒斯坦問題本已被邊緣化。本輪衝突讓阿拉伯國家將巴勒斯坦問題重新提到議事日程,并開始尋求替代美以的武器和技術合作國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