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財經

美聯儲祭出“降息+結束縮表”組合拳 全球市場面臨不確定性

日期: 2025-10-31

香港新聞網10月30日電 美聯儲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29日宣布了一項標誌性的政策轉向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並計劃於12月1日起正式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這一組合舉措標誌著自2022年啟動的量化緊縮周期步入尾聲,顯示出其政策重心已從抑制通脹優先,轉向在防範就業市場風險與遏制通脹之間尋求平衡。

圖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這一決定迅速引發了全球多國央行的連鎖反應。為維持本幣與美元的匯率穩定,加拿大、阿聯酋、卡塔爾、巴林及沙特等央行已集體宣布跟進降息。加拿大央行明確將降息歸因於“美國關稅帶來的衝擊”,顯示出美國政策對全球經濟的外溢效應。然而,全球貨幣政策並非同步寬鬆,日本央行在後續會議上決定維持利率不變,預示著未來全球資本流動將更加波動,不同經濟體的資產表現可能進一步分化。

美聯儲此次降息與停止縮表的政策轉向,看似向市場釋放了明確的寬鬆信號。然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隨後的講話卻為市場的樂觀預期潑下冷水。他在發布會上明確質疑市場對12月連續降息的強烈押注,強調未來的政策路徑將完全取決於後續發布的經濟數據。由於美國聯邦政府持續停擺,關鍵就業與通脹數據處於斷供狀態,鮑威爾特別指出,這種數據真空本身就可能成為美聯儲暫緩調整利率的理由。這一番表態立竿見影,導致市場對12月降息的概率預期從超過95%驟降至67.8%,反映出在缺乏清晰數據指引的背景下,政策路徑的高度不確定性已成為當前市場的核心風險。

市場分析認為,美聯儲的政策轉向不僅是國內周期的更迭,更是一次全球性的金融事件。其影響已迅速波及全球,並通過匯率與資本流動渠道,重構著國際金融格局。紐約聯儲前官員理查德·羅伯茨警告,在財政刺激持續的背景下,過早放鬆貨幣政策可能埋下通脹反彈的隱患。未來,全球市場不僅需要適應流動性預期的變化,更需警惕政策在“盲飛”狀態下可能引發的意外波動,以及全球供應鏈重構與貿易摩擦所帶來的“低增長、高通脹”滯脹風險。(綜合21經濟網,中國經濟網,每日經濟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