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生活

魯寧:“習特會”成果或迎來中美關係戰術性轉機

日期: 2025-10-31

當地時間今天(10月30日)中午,韓國釜山,備受矚目的“習特會”如期舉行。

對中國來說,這是習近平主席正式訪問韓國及參加APEC峰會期間系列外交活動最重要的一場會晤。對美國而言,這是特朗普總統此次亞洲之行最看重的一場會晤。

上一次中美元首面對面會晤還是六年之前,今年1月特朗普重回白宮後,曾於1月、6月、9月與習主席三次通話,但早日與習主席再次舉行面對面會晤一直是特朗普總統的迫切願望。如今願望成真。

圖源:新華社。

中美可以談,但不會為此放棄原則和底線——中美關係自特朗普今年元月再入白宮,經歷多輪過山車般的關稅戰和卡脖子戰之後,終於迎來了元首面對面。美方表達立場是強硬的,中方維護利益是堅定的——“強硬”與“堅定”之間,中美在諸多領域各退半步,達成了部分諒解與協議,為今冬明春中美關係的“戰術性穩定”奠定了現實基礎,建起了一條新的防止關係失控的緩衝帶。如果美方能珍惜來自不易的成果,繼續與中方相向而行,將為明年開春後雙方進一步破解更多棘手難題創造條件。

“習特會”最重大的成果是,中美元首共同確認了中美第五輪經貿會談(吉隆坡會談)所達成的聯合安排:

美方讓步:一、芬太尼關稅從目前的20%降至10%;二、24%的“對等關稅”將繼續暫停一年。雙方同意繼續延長部分關稅(豁免部分)的排除措施;三、美方暫停9月29日公佈的出口管制50%的穿透性規則一年;四、美方暫停對華征收所謂“港口費”一年。

中方讓步:一、中方相應延長針對“對等關稅”的反制措施;二、中方將暫停10月9日起實施的稀土及相關物項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將研究細化具體方案;三、中方對等征收的“港口費”也暫停一年。

此外,“雙方還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擴大農產品貿易、相關企業個案處理等達成共識。”“中方將與美方妥善解決TiKTok相關問題。”“雙方進一步確認了馬德里經貿磋商成果,美方在投資等領域作出積極承諾。”

上述主要成果,與“習特會”之前坊間預測的內容大致相同或接近。國際社會曾對“習特會”成果大小作過“上中下”三種預測,今天的實際結果應當屬於“中偏上”,應該客觀地說,中方守住了“堅定”之底線,美方被迫向中方作出了較多讓步 。

根據美方的“歷史表現”,在“習特會”之後,上述成果如何逐項落實,關鍵取決於美方,但大的出爾反爾甚至推翻經“習特會”確認的成果應該不會出現。接下來包括明年開春,美方仍然有可能製造新的經貿摩擦點挑釁中國,中方雖然有準備與美方繼續周旋纏鬥,但如此一來,必然會影響到經“習特會”確認的協議之落實,至少會出現節外生枝。這是大概率事件。

美方對芬太尼關稅只砍了一半,留下另一半,自以為可增加與中方討價還價之籌碼,其實,美方心眼兒太細,痛快取消20%的芬太尼關稅“承認錯了”,換取中國恢復采購大豆正好各取所需。結果,取消芬太尼關稅拖泥帶水,中方只在“習特會”之前象征性采購了三船(18萬噸)美國當季大豆。那不叫正常采購,那是為“習特會”烘托氣氛,幫助特朗普在美國農民面前暫時“解圍”。大豆對中國屬於剛需,美國大豆品質好、蛋白含量高、價格也適中,中國何至於要拿大豆當“武器”?答案得由美方出。什麼時候美方想明白了,大豆就從“武器”回歸為大豆。這應該是下一次(第六輪)中美經貿會談商談的必選題之一。

科技管制,包括芯片、工業軟件、航空發動機、C919航電與飛控系統等關鍵科技物項,美方的限制甚至禁運和相變禁運(故意拖延交貨)措施不除,特朗普試圖與中方簽訂2.0版美中貿易長協合同,永遠只是幻想。以C919發動機、航電與飛控系統為例,馬德里會談後,美方不再說“禁”,但改為了“拖”,導致今年全年C919新機生產計劃被嚴重耽誤。其實際硬殺傷力比芯片限制更具觸感。

“習特會”之前,特朗普多次聲稱“要與中國達成一項偉大的長期協議”,特朗普大嘴巴不提也罷,有國際輿論想當然地認定,特朗普要拿台灣與中方作交易,以換取中方簽署經貿長期協定。中國坊間亦有相應之說,聲稱中方正在逼迫特朗普就台灣問題表態,從“不支持台獨”躍升至“反對台獨”,甚至“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筆者想強調的是,台灣問題沒有國際交易空間,從理論到實踐都不屬於破解中美經貿摩擦難題之範疇,解決台灣問題包括現階段反對台獨,惟一靠譜的手段,是繼續大幅提升國家的綜合硬實力!何時解決台灣問題?得由中央做決策,國人只須做好各自本職工作即可。

特朗普在“習特會”結束後表示,他將於明年四月份正式訪華。如果他真就到點即來,那麼,在他來之前,應該還有一到兩輪中美經貿會談要安排進行。大國元首來訪,兩手空空不成,見面禮是一定要帶的。向中方送什麼禮?筆者預估,最寒酸也得把取消剩餘的10%的芬太尼關稅提上日程來。

(本文作者為財經、國際政治評論員魯寧,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