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10日電 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的畢馬威9日發表《中國內地與香港IPO市場2025年第三季度回顧》,指出香港憑藉前所未有的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浪潮,有望在2025年底重奪全球IPO市場排名首位。截至今年9月30日,香港市場有近300宗上市申請,創下歷史新高。
畢馬威指出,2025年首三季度,全球市場共籌集了1116億美元,上市宗數達930宗,與去年同期相比,集資規模和上市宗數分別上升32%和3%。
香港IPO市場在第三季度延續強勁勢頭,在今年首9個月共錄得67宗新股上市,集資額達1829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躍升49%和229%。畢馬威指出,香港IPO市場的整體增長主要由A+H上市推動,前三季度共完成11宗A+H上市,佔總IPO籌資額的50%。一家礦業公司於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了香港自2021年以來最大宗分拆上市,集資250億港元,成為2025年迄今為止全球第二大IPO。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市場的強勁勢頭可從正在處理中的公開上市申請達破紀錄的289宗中所見(截至2025年9月30日),而這一數字還未包括自5月以來選擇保密申報上市的特專科技公司(第18C章)和生物科技公司(第18A章)的申請。”畢馬威提到,此外,超過四分之一的上市申請為A+H項目,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內地企業海外融資和國際擴張的首選平台的地位。
港交所今年5月推出科企專線,便利特專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並允許這些公司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
與此同時,香港也迎來兩年多以來的首家中概股回歸。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9月17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將協助中概股回港上市,畢馬威預計未來中概股來港上市數量將持續增加。
畢馬威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組主管合夥人劉大昌表示,估值和流動性的提升正在推動香港IPO市場蓬勃發展,A+H及第18C章上市尤為活躍。
憑藉創紀錄的上市申請,畢馬威相信2025年香港將再次登上全球證券交易所的榜首。美國兩大證券交易所緊隨香港,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集資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9%,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則分列第四和第五。
事實上,港股IPO強勢絕非偶然,離不開政策環境支持。中央支持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港交所與香港證監會優化大型A股上市公司申請來港上市程序,加之整體香港市況轉好,更多國際資金流入,每日股市成交大增。
也有美國政策帶來的影響。美國前有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後有擬停發中國留學生簽證。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除美國外,香港IPO市場排名全球前列,因此企業若考慮出海時避開風險,香港是第一選擇。
IPO市場的活躍也對香港經濟產生多維度積極影響。股市活躍帶來的財富效應相信會傳導至消費市場,為香港經濟復蘇注入動力。從長遠看,更多科技、醫療醫藥等企業來港上市,也有助推動香港經濟結構多元化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