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29日電(記者 馮秋榆) 彭博社9月29日報道,受到全球股市上漲和中國高科技產業強勁表現的影響,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投資回流,中國市場擺脫了近幾年來“不可投資”的標籤。根據摩根士丹利截至今年8月底的統計數據,外國多頭基金的資金流入達到10億美元,與去年的170億美元資金流出相反。投資專家認為,全球資金對中國市場的重估不再是政策推動的狂熱,而是由更好的基本面推動的,包括中國在清潔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強勁表現;此外,特朗普的對抗性貿易政策也使全球投資者重新審視廣闊的中國市場。
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投資回流(圖源:彭博社)
信心增強 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投資回流
2021年,高盛策略師在與客戶談論關於投資中國股票投資時給出的建議是“不可投資”,而近日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表示,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增強,“他們現在更擔心錯失在中國投資的機會而不是風險。”彭博社援引富達國際投資組合經理Joseph Zhang表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興趣明顯增加,”他本人也一直在增加在市場上的持股。
景順投資解決方案團隊多資產投資組合經理Chang Hwan Sung認為,隨著風險偏好持續改善和美元走弱,估值引人注目的中國市場將受益,因此,他的基金一直在增加對中國股票的配置。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內地跨資產類別的外國資金流入正在增加,今年上半年,外國投資者增持了在岸股票、債券、貸款和存款,這是自2021年以來首次同時增加。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最新數據,截至6月份的淨流入量已經比2024年的年度數字高出約60%。
彭博社認為,“這種勢頭可能仍在繼續”。9月19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就2025年8月外匯市場形勢時表示:今年8月,中國外匯市場交易保持活躍,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收支1.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8%,跨境貿易和投融資穩步發展。
中國科技強勁表現讓海外投資者患上“錯失恐懼症”
2025年蘇州市“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推進大會(圖源:新華社)
Joseph Zhang認為,全球資金對中國市場的重估不再是政策推動的狂熱,而是由更好的基本面推動的,“例如,阿里巴巴等重量級企業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而寒武紀科技公司等芯片製造商也取得了突破。” 數據顯示,中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信息通信網絡,已發佈人工智能大模型1500余個。
東方匯理英國有限公司新興市場全球主管Yerlan Syzdykov認為,未來幾年,全球投資者將增加對中國資產的配置,驅動因素之一是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強勁表現,“再結合價格誘人的機會,仿佛讓全球投資者患上一種‘錯失恐懼症’,對中國市場少關注一點,就覺得錯失了大好的賺錢機會。”
匯豐控股大中華區債務資本市場主管Eugene Ng表示,今年,中國科技公司在香港出售了創紀錄的人民幣計價債券。“在騰訊本月早些時候的債券銷售中,有來自中東的基金跨曲線投資,來自歐洲的優質基金也加入其中。阿里巴巴的可轉債銷售是多次認購,競標者包括多頭投資者和對衝基金。”
摩根士丹利表示,截至8月底,外國多頭基金的資金流入達到10億美元,與去年的 170 億美元資金流出相反。而作為在岸股票基準的滬深 300 指數本季度上漲了16%,達到三年多以來的高點;以科技股為主的創業板指數在此期間上漲了近50%,是全球表現最好的指數之一。
特朗普的對抗性貿易政策 讓投資者把目光轉向中國
此外,特朗普的對抗性貿易政策和不斷膨脹的美國預算赤字,也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廣闊的中國市場,尋求美元資產的替代品,而對中國人民銀行寬鬆政策和中國低通脹的預期也開始吸引買家回流。
Pimco 董事總經理兼亞洲投資組合經理 Stephen Chang 表示,與客戶的對話已經從“如何降低風險”轉向“在中國有哪些機會”。Chang管理著一隻價值 5.72 億美元的基金,該基金今年擊敗了98% 的同行,他表示,會購買更多中國政府債券。
彭博社援引策略師Laura Wang說,她在美國遇到的客戶中,超過90%表示明確表示增加了對中國的興趣,這是自2021年初達到頂峰以來的最高興趣水平。現有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參與,尤其是A股,已升至周期高點。
瑞銀集團中國全球市場主管Thomas Fang認為,中國的全球經濟足跡與全球投資者的低配置之間的巨大差距代表著一個重要的長期機遇,而更強勁的資金流入可能會支撐人民幣,并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在全球金融中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