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7日電 粵港澳7日共同發布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2024年空氣質素報告,報告顯示各類空氣污染物,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顆粒物PM10(可吸入顆粒物)和PM2.5(細顆粒物),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
資料圖為深圳。 香港中通社圖片
粵港澳三地政府過去多年因地制宜推出多項政策措施,合作提升區內空氣質量。根據報告,各類空氣污染物在2024年錄得的年均濃度值分別從高峰水平下降18%至86%不等,反映近年粵港澳三地推行的減排措施對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空氣質量的成效。
香港特區政府持續推進多項涵蓋海陸交通、發電廠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空氣污染物排放管制措施,以提升空氣質量。此外,《2025年空氣污染管制(修訂)條例》於今年4月11日生效,收緊五個現行空氣質量指標及加入三個世界衞生組織新增的指標。
車輛方面,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於2027年年底前分階段淘汰約40000輛歐盟四期柴油商業車輛,並使用路邊遙測設備監管車輛的廢氣排放。香港將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記燃油和混合動力私家車,以及在2027年年底前投入約700輛電動巴士和約3000輛電動的士,積極落實推動車輛綠色轉型,爭取於2050年前達致車輛零排放。
相關措施已初見成效,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電動車的數量超過13.5萬輛,當中私家車的數量約為13.2萬輛,是6年前的9倍,佔全港整體私家車數目約21%。(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