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商業

美政府停擺再破時長紀錄 對內外造成何種影響?

日期: 2025-11-07

香港中通社11月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關秀英11月6日,美國聯邦政府停擺邁入第37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刷新其首個任期創下的35天停擺紀錄——這次停擺源於民主、共和兩黨圍繞《平價醫療法案》醫保補貼的激烈爭執,最終導致預算談判徹底崩潰,聯邦政府自10月1日起陷入停擺。特朗普一人獨佔停擺紀錄前兩位,實屬罕見。分析指出,這不僅折射出美國政治極化的深度,更似一場“特朗普專屬”的治理災難。這場持續的停擺,究竟會對美國國內外造成何種影響?

資料圖為美國紐約拉瓜迪亞機場。 香港中通社圖片

國內:民生淪為“人質”,經濟損失不可逆

停擺的直接衝擊,由美國普通民眾與關鍵領域“首當其衝”。首先是航空與出行的系統性癱瘓。全美1.3萬名空中交通管制員、5萬名機場安檢員被迫無薪工作,請假率飆升,導致日均數千架次航班延誤。僅10月31日,就有逾320萬旅客受影響。交通部長達菲11月5日警告,若停擺未結束,7日起將削減全國40個主要機場10%的定期航班,以緩解空中交通管制員壓力。若持續至感恩節旅行季,或關閉部分空域以應對人手不足。

其次是弱勢群體在食品與醫療方面陷入困境。美國國內4200萬依賴“補充營養援助計劃”的民眾,自11月1日起面臨補助中斷。政府僅撥46.5億美元維持半數發放,但州級執行延遲致資金缺口,數百萬兒童、老人和殘疾人基本生活受威脅。醫保領域更嚴峻,2400萬參保人中,2200萬因補貼斷供面臨保費暴漲(部分年增1000美元),400萬人恐失保險。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直言:“孩子、老人成了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再次是公共服務與經濟多領域停擺。75萬聯邦僱員“休假無薪”,黃石公園垃圾堆積、史密森尼博物館閉館;小企業管理局停發每日1.7億美元貸款,農村住房項目停滯,中小企業現金流斷裂風險激增。能源安全隱患浮現,國家核安全管理局1400人休假,核設施進入“安全關閉模式”;氣候監測數據中斷,地方應對災害能力削弱。

最後是經濟損失,國會預算辦公室估算,每停擺一周,美國GDP損失150億美元;若延至8周,全年增長率或下滑2個百分點。民眾對國會支持率跌至15%,近八成認為“美式民主失效”,社會信任危機加劇。然而,這場內部癱瘓的代價遠不止美國本土——它如蝴蝶效應般波及全球。

國外:盟友戰略信心動搖,對手借勢漁利

分析認為,美國停擺的“外溢效應”,首先衝擊其傳統盟友體系。在歐洲,防務與經濟雙重焦慮加劇。北約成員國因防務預算爭執本就緊張,美國停擺更讓“安全承諾”空心化。愛沙尼亞、波蘭等東歐國家擔憂俄羅斯趁虛而入,歐盟被迫加速“戰略自主”,計劃5至10年內提升自主防務能力。

貿易方面,歐盟出口商因美國海關延遲,預計損失數十億歐元,全球供應鏈斷裂風險上升。

在亞太地區,軍事與經濟援助受阻。日本、韓國依賴美國軍事支持,但停擺導致“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在釜山港補給延誤。至於11月中旬軍餉能否發放成疑。此外,印度等國對美國“承諾可靠性”產生疑慮,轉而加強與區域夥伴合作。而美國國際開發署關閉,經濟援助中斷,其盟友紛紛尋求歐盟、亞洲機構的替代方案,長期或重塑區域合作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