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25日電(記者王豐鈴)在第80屆聯合國大會相關會議上,中方宣布,在世貿組織(WTO)當前和未來談判中將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此重磅表態引發世界關注,對中國和全球貿易意味著什麼?
WTO總部 圖源:新華社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9月23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由中方主辦的全球發展倡議高級別會議并致辭。李強強調,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在世貿組織當前和未來談判中將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
根據世貿組織的原則規定,發展中成員可以在市場開放和規則談判上享受特殊與差別待遇,主要包括增加貿易機會、保障利益、維護政策空間、享受過渡期、獲得技術援助、給最不發達國家的特別靈活性等6方面。
中國商務部25日宣布,中方已向WTO提交中國關於世貿組織特殊和差別待遇問題的立場文件。立場文件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具WTO當然制度性權利。當前個別國家肆意加徵關稅,給多邊貿易體制帶來前所未有衝擊,廣大發展中成員利益受嚴重損害。中國這一決定有助推動WTO改革,更好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和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表示,這是中方著眼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對外作出的重要立場宣示,是中方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積極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治理倡議的重要舉措。
國際社會對中國這一決定給予積極反響和高度評價。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發表單獨聲明指出,這對WTO而言是關鍵時刻,中國的決定體現了其對建設更加平衡、公平的全球貿易體系的承諾,釋放支持WTO改革的強烈信號。
美國財經新聞媒體《財富》援引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美國前貿易副代表溫迪·卡特勒的話稱,聲明有助於中國證明其將踐行對多邊貿易體制給出的承諾,這和美國方面拖欠世貿組織會費的行為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25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對以下問題作出解析:
1、中國是在什麼背景下作出這一決定?
劉春生:過去10年間,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系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以美國為代表的不少國家各自為政,加徵關稅,打破WTO規則,使得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趨勢不斷加強。WTO長期處於癱瘓狀態,申訴案件堆積如山,爭端解決機制限於談話。關稅貿易戰起此彼伏,正在擾亂世界貿易體系。
2、中國此舉對世界貿易體系和WTO會產生哪些積極意義?
劉春生: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貿易大國,仍然堅定擁護和推動多邊貿易體制順利進行。此舉傳遞重要信號,對維護WTO運行、推動多邊貿易談判,都具重大意義和示範效應。中國此舉後,WTO改革或增加“畢業條款”,即達到經濟發展和貿易水平的國家,可從被惠國的一些待遇中“畢業”,保障世貿組織規則的公平性。
3、外媒對中國此舉產生不少誤解,包括認為中國是在關稅戰壓力下“被動放棄待遇”,或認為中國透過此舉“表明已到發達國家行列”。您如何看待?
劉春生:首先,中國是主動放棄新的差別待遇,而非被動。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成員加入WTO,24年來享受優惠待遇和自由貿易紅利,也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當前決定基於自身承受範圍,符合當下中國經濟發展水平。
其次,中國仍為發展中國家。從人均GDP來看,實際上中國剛過平均數,還遠未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本無需承擔更多額外義務。中國主動承諾不再尋求新特殊待遇,用自身影響力超額實踐承諾,體現負責任大國的基本態度。
4、注意到國際輿論有不少觀點,將中國此舉與美國拖欠WTO會費、強徵關稅的行為做對比。您如何看待?
劉春生:美國是 WTO的創始成員國、倡議者,也是多邊貿易體系的主導者。理應履行大國責任,起碼尊重自身簽署的協議,實踐基本承諾,關稅只能減,不能增。且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領頭羊,理應承擔額外責任,對欠發達和不發達國家承擔更多義務,給予其關稅優惠或零關稅待遇。當前美國所作所為,甚至未達及格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