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9月22日電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1日透露,就近期社會高度關注的預製菜議題,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已協調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門,加快推進預製菜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推動在餐飲環節明確標示使用預製菜,以保障消費者知情權與選擇權。
資料圖為消費者(右)在生鮮市場挑選預制菜。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去年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強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預製菜定義為:以一種或多種農產品及其製品為原料,不添加防腐劑,經工業化預加工(如攪拌、腌製、滾揉、成型或炒、炸、烤、煮、蒸等)處理,可搭配調味料包,並在標示的儲運條件下保存,須加熱或熟製後方可食用的預包裝食品。
天津農學院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專家指出,預製菜是食品工業化的產物,預製概念在餐飲業由來已久,傳統的腌製、鹵製等均屬食材預加工方式。隨著現代包裝與冷鏈技術發展,預製菜已成為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提升餐飲效率,也有助於標準化與食品安全控制。
有分析認為,此次在國家層面加快標準制定,有利統一產業規範,釐清預製菜與傳統料理的界線,並透過“明示制度”讓消費者清楚辨識。透明化標示不僅可提升產業信譽,也將促進預製菜產業健康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