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17日電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17日表示,歡迎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發表2025年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具前瞻性措施,推動創新科技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生產力局將繼續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落實“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攜手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全球人工智能(AI)發展樞紐,全力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議員表示:“生產力局全力支持并配合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中宣布的一系列促進創科產業發展的措施,歡迎推動AI發展及賦能中小企應用、推出‘知識產權融資沙盒’、‘發展低空經濟規劃行動綱領’、下調‘新型工業化加速計劃’申請門檻、制定氫能標準認證、促進電動車電池回收產業發展、加速自動駕駛在港無人化、向BUD專項基金注資、成立‘北部發展委員會’等政策出台,這些措施將有鞏固香港科研實力和國際地位,帶動產業和社會轉型升級。報告也提到全球對‘中國製造’產品需求加大,內地企業出海步伐明顯加快,須把握香港出口平台優勢,生產力局支持特區政府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主動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台‘出海’,我們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并通過新成立的‘The Cradle 出海服務中心’,為香港企業實現‘走出去’戰略賦能。今年是十五五謀劃之年,新質生產力作為國家戰略發展重要方向,為香港帶來嶄新的發展機遇。未來,生產力局將持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成果轉化,推動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國際合作,助力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
推動AI應用加速新型工業化 發展新能源引力綠色未來
報告提出推進AI+發展,促進AI在各行業廣泛深度融合,在做好風險防範下,推動AI公務應用和商務應用,同時推出30億港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并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生產力局表示歡迎,全力支持以AI賦能跨界別升級轉型,讓科技發展惠及社會大眾。我們樂見特區政府通過AI政務,發揮示範作用,以行動鼓勵各界以高新技術提升效率,我們過去一直專注發展工業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及商品化,推動新型工業化及香港AI創新發展,未來將持續推動以AI關鍵技術研發創新及人才培訓。
報告又提出打造綠色科技示範基地方面,推動綠色創科成果商品化,包括支持市場發展換電型電動車及自動化換電站技術等。本局一直積極推動香港新型工業化,以創新科技支持企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及綠色化,并已協助多間香港企業成功建立智能生產線。在新能源領域,我們持續推動技術突破與實踐,包括新能源車輛設計、測試認證及換電站建設,確保符合香港與國際標準。生產力局將繼續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助力更多內地企業通過香港走向世界。
發展知識產權經濟 賦能企業創新
施政報告提出推動知識產權的融資、估值與保障,并加強對外推廣,以進一步促進知識產權交易。生產力局將持續全力籌建及運營香港技術與創新支援中心(HKTISC),目標於年底正式投入運作後,加強對香港中小型創科企業提供知識產權的支持。我們也會積極配合特區政府相關措施,向香港中小型創科企業提供專利評估,及推出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資助專利估值以作信貸融資的參考。 全方位推動低空經濟產業 構建應用生態圈生產力局支持報告提出制訂“發展低空經濟規劃行動綱領”,促進制度創新與技術突破,令香港成為低空創新應用亞太區樞紐。特區政府又將推出進階版低空經濟“監管沙盒X”試點項目,涵蓋跨境路線、低空載人飛行器等技術複雜度較高的應用場景。作為目前“監管沙盒”計劃技術合作夥伴,生產力局於項目技術評估中發揮關鍵作用,未來也會在研究、技術評估和項目協調上,提供支持。生產力局本月底將開幕“低空經濟科技館”,展示全供應鏈無人機科技及低空經濟最新應用。
全方位支持中小企把握新機遇
生產力局歡迎特區政府向“BUD專項基金”注資14.3億港元,擴大資助地域範圍,覆蓋多八個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在內的經濟體。我們也會加強宣傳和協助企業通過“申請易”計劃參與展覽會和出口推廣活動。優化措施將為香港中小企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資助,協助企業推行項目、開拓海外市場及提升競爭力。作為中小企的堅實後盾,生產力局一直攜手業界,緊貼行業需求及市場趨勢,通過六大重點服務及支持,包括“資助易”、“中小企資援組”、“數碼不求人”、生產力學院、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及“ESG一站通”,全方位協助中小企數字轉型及開拓海外市場,把握市場新機遇。 展望未來,生產力局將一如既往全力配合特區政府推動創科發展,加大力度推動科研成果落地轉化,促進產業升級轉型及新興產業發展,助力新型工業化,提升“香港製造”品牌價值,培育新型創科人才,充分發揮香港在連接國家和全球創科資源方面的獨特優勢,推動香港成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橋頭堡及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