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資訊

香港首10個月IPO集資額約2160億,按年升逾2倍

日期: 2025-11-07

香港新聞網11月7日電 港交所公布,今年首10個月,新股集資金額達2159.8億元(港幣,下同),按年升近2.1倍,總集資額升約2.3倍至5070億元。期內共有81家新上市公司,按年升50%。業界直指,今年香港IPO市場的表現超出預期,鑒於港交所處於排隊中的擬上市公司逾300家,相信香港有望持續在全球新股融資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

港交所的數據顯示,首10個月,平均每日交投逾258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78億元,上升逾一倍。截至10月底,香港有2662家上市公司,總市值48.1萬億元,較去年底升逾36%。當中,內地企業佔總市值的80.5%、佔整體成交金額比例達90.3%,分別較去年底提高0.7及2.6個百分點。

2025年以來,香港IPO(首次公開招股)市場持續高歌猛進。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從近10年香港IPO數據來看,2019至2021年是香港IPO的巔峰時期,這3年的年度IPO規模均突破3000億元,隨後在2022至2024年這3年期間陷入低谷,其中2023年的IPO規模甚至不到500億元,2024年稍有恢復,但也僅有879億元。

今年以來,香港IPO市場則一掃頹勢,寧德時代、恒瑞醫藥等大型IPO一個接一個,加上11月5日在港上市的賽力斯,今年來港股市場共出現了8家百億港元級的IPO。與此同時,小而美的科技類、生物類IPO接連不斷,加上蜜雪集團、滬上阿姨等新消費公司批量上市,推動IPO總額重登全球榜首,

可以說,今年香港IPO市場的表現超越了絕大多數人的預期。

浦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賴燁燁在接受傳媒訪問時就說,香港前10個月IPO募資總金額,“已大幅超出我們年初全年募資金額達到170億至200億美元的預期。”

火熱的IPO業務也讓從業者們忙得不可開交。香港有投行人員形容,“沒有時間睡覺、放假,沒有休息日。”

早前,有外媒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包括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渣打、花旗及星展等在內的外資大行開始在香港招聘搶人才,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銀行和理財服務需求;因應今年香港新股市場暢旺,亦有消息指出,一些中資券商再次調高香港初級銀行家的薪酬,以提升留任率,並應對交易量的激增。

市場認為,今年香港IPO的強勢與多重因素有關,包括中央支持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港交所與香港證監會優化大型A股上市公司申請來港上市程序;港交所今年5月推出“科企專線”,便利特專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並允許這些公司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

也有美國政策環境帶來的影響。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早前分析稱,除美國外,香港IPO市場排名全球前列,因此企業若考慮出海時避開風險,香港是第一選擇。

截至10月21日,剔除失效、撤回、被拒絕和被發回的擬上市公司後,港交所處於排隊中的擬上市公司共計303家,這些公司有望支援明年港股上市公司數量和融資規模同比進一步提升,香港有望持續在全球新股融資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

德勤早前預計,今年香港將有超過80只新股上市,募資額將達2500億至2800億港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