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資訊

世界灣區經濟論壇在香港舉行 匯聚全球專家探討灣區機遇

日期: 2025-11-04

香港新聞網11月3日電 (記者 梁嘉軒)“世界灣區經濟論壇2025”3日在香港舉行,活動以“打造新經濟動力”為主題,匯聚中國內地、香港,以及美國、日本等全球多地專家及業界,深入探討灣區經濟發展機遇,並搭建全球灣區對話平台。

11月3日,世界灣區經濟論壇2025在香港舉行。香港新聞網記者 梁嘉軒攝

當天的活動由團結香港基金、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和澳門基金會聯合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在視頻致辭中表示,論壇以“打造新經濟動力”為主題,適時且具前瞻性,尤其是在中央最近發表的“十五五規劃”,規劃將粵港澳大灣區確定為高品質發展的引擎之一,並強調了香港在連接內地與全球市場發揮的重要作用。黃偉綸指,當局正透過港深創新科技園區、北部都會區等,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以及國家新發展藍圖中確定的其他重點創新技術產業領域加強合作。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鄧海光致辭時表示,灣區經濟具有天然的開放屬性,一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以開放合作的姿態在規則對接,要素流動,產業協作等領域持續突破。不斷增強與世界其他灣區的合作深度與廣度。

團結香港基金主席陳智思致辭時表示,全球灣區經濟體已成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引擎,從舊金山灣區到紐約灣區,從東京都灣區到粵港澳大灣區,這些地區展現了開放、想像和協作如何驅動成長,並激發全球轉型。香港開放的經濟發展歷史賦予我們適應變化的靈活性,而‘一國兩制’的根基則確保了全球投資者所依賴的穩定。這些獨特的優勢使香港不僅能夠為大灣區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也能夠為全球社會的繁榮做出貢獻。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致辭時表示,澳門長期承擔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往來的橋樑角色,積極打造數字化的經貿促進平台,推動大灣區與葡語國家在貿易、金融、科創、青年創業方面的深度合作。

前任舊金山灣區委員會總裁、美國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所所長Sean Randolph;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等人發表主旨演講。

Sean Randolph指出,企業選擇到灣區發展的原因,主要是接觸行業內企業龍頭以及國際商貿連結等,而粵港澳大灣區近年發展迅速,期待將來舊金山灣區與粵港澳大灣區會有更緊密的連結。劉遵義表示,香港的未來取決於與粵港澳大灣區乃至華南地區的經濟融合,如果能夠實現真正的經濟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長遠前景將十分光明。

鄭永年表示,事實上由基礎科研轉化成應用技術後,就會變成經濟活動,在人工智能急促發展的時代,“我們不但需要像諾貝爾獎得主的學術人才,更需要馬斯克、比爾蓋茨等工業人才。”

林尚立表示,灣區需要靠金融經濟、製造業及科技等帶動全球發展,“我們要用國家力量和產業優勢,創造戰略系統,聯通廣泛發展共同體,優勢互補,打造影響世界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以及創新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