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20日電 位於將軍澳的香港中醫醫院將於今年12月11日正式投入服務,亦是香港首間中醫醫院。香港中醫醫院行政總監卞兆祥介紹,醫院的核心團隊由香港醫師擔任,內地及海外醫師則會短期來港進行科研培訓及提供治療。
至於越來越多港人北上看病,卞兆祥指,來港看病的內地市民同樣有上升趨勢,強調香港的醫療水平及服務質素優秀,相信具有一定競爭力。
卞兆祥本身是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臨床中醫藥),他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到,香港中醫醫院除有本地專家醫師坐鎮外,亦邀請了多名來自內地及海外的名中醫、“歧黃學者”(“岐黃學者”是國家遴選的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專家等,輪流來港提供醫療服務及進行科研培訓。中醫醫院會為他們提前申請有限度註冊,醫院核心團隊則由香港職員擔任。
中醫醫院網頁圖片
卞兆祥表示,若有內地及海外醫生需在病人康復前離港,則有機會透過遙距醫療,或由該醫生的團隊繼續療程。
香港中醫醫院採取全中醫、中醫為主及中西醫協作三種模式,若主診中醫認為有中西醫合作的需求就會請西醫團隊參與討論,找出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但若中西醫於治療上出現分歧,卞兆祥提到,雙方會進行溝通協商,並考慮病人意願,最終由主診醫生決定。指中西醫協作在香港是一項新做法,相信伴隨醫院投入服務,有關做法會愈發成熟。
據悉,內地的中醫醫院亦會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模式,結合現代化醫療科研設備為患者提供服務,如提供中西醫結合的應急救治。
關於中西醫協作的好處,香港醫務衞生局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19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提到,中西醫始終有互相不了解的問題,但並非不可跨越,如果有合作方案,知道對方的治療為病人帶出哪些效果及影響,就能夠協調。
中醫醫院由香港特區政府全資興建,採用公私營協作模式運作,由香港浸會大學承辦。以往香港公立醫院發生醫療事故,須根據醫管局機制呈報並處理,但香港中醫醫院並非醫管局轄下醫院。對此,卞兆祥指出,醫院設有質素及安全委員會,負責監管醫院運作。倘若院内發生醫療事故,質素及安全部門會按程序直接呈報香港醫務衞生局。
香港中醫醫院首年提供門診及日間住院服務,預計門診量為每年40萬人次。卞兆祥表示,近年中醫的求診量不斷上升,以浸大中醫藥診所為例,已因應需求加開至10多間,他相信市場對中醫服務有需求。
至於越來越多港人選擇北上看病,卞兆祥提及,來港看病的內地市民同樣有上升趨勢,浸大診所就曾接待不少內地及海外病人。他強調,香港的醫療水平及服務質素優秀,相信具有一定競爭力。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提到,今年是香港中醫藥發展的重要一年,政府將於年底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建設香港成為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橋頭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