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10日電 香港報章10日對恆生銀行私有化、引進第五批重點企業等熱點發表評論。
《大公報》發表社評:私有化恒生銀行彰顯對香港長遠信心
匯豐控股及恒生銀行昨日發佈聯合公告,滙控建議以每股155元將恒生銀行私有化,涉資逾千億元。消息刺激之下,恒生股價昨日勁升3成。滙控和恒生都是恒生指數成份股,滙控將恒生銀行私有化,引起多方關注,但市場普遍認為,此舉不僅無損香港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反而有助強化各界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未來發展的信心。恒生銀行私有化計劃是香港金融發展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正如滙控指出,今次計劃代表對香港市場的一筆重大投資,標誌著滙控堅信香港將繼續發揮作為領先國際金融中心,以及連接國際市場與內地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文匯報》發表社評:做大做強落戶企業 促進產業群聚良性循環
第五批共18間重點企業昨日正式簽署落戶協議,標誌著由“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促成的夥伴企業總數突破100家。這不僅是數字上的突破,更是香港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生態日趨成熟的象徵。關鍵是要整合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以有效的政策包協助落戶企業做大做強,打造“龍頭企業”、“拳頭產品”,吸引更多企業匯聚香港,形成促進本港產業升級、多元發展的良性循環。未來,政府應繼續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深化大灣區協作,打通制度壁壘,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唯有如此,才能將“引進來”的勢能,轉化為“留得住、做得大、走得遠”的動能,讓香港真正成為全球創科企業的首選之地,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香港商報》發表社評:龍頭企業紛至 凸顯香港魅力
展望未來,外圍環境變亂交織,貿易格局加速調整,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加速重塑,香港是挑戰和機遇並存,而機遇大於挑戰。香港招商引資的步伐不會停,只會越走越快,越走越穩。按照既定方略,香港將繼續開拓中東、東盟及其他“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鼓勵更多國際企業通過香港連結內地市場,深化與內地企業的合作,同時吸引更多內地企業來港,把握香港獨特定位,布局全球市場。重點企業引進計劃的成功,對香港具有戰略意義。多元化產業結構將增強香港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落地生根,將助力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新的目標——不僅是國際金融中心,更是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