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29日電 本地精神健康慈善機構香港心聆 (Mind HK) 與宏利香港早前攜手進行了一項調查,邀請1000名年滿18歲的香港居民參與。據調查結果估算,近半港人(46%)出現輕微至嚴重的臨床抑鬱或焦慮徵狀,或同時經歷兩者;其中超過 16% 屬中等至嚴重徵狀。
當中以 18 至 29 歲年齡組別最受影響:估計 43% 曾經歷抑鬱徵狀(其中 20% 屬中等至嚴重),而 32% 則經歷焦慮徵狀(其中 15% 屬中等至嚴重)。
鼓勵社會開展精神健康對話
然而,僅有 3% 的受訪者表示會優先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或治療支援,這反映出公眾在尋求專業協助方面仍然頗有顧慮。這可能與他們有較少機會接觸適切資源、社會對心理健康的持續污名化,以及個人經濟考量等因素有關。調查結果突顯社會對可負擔且高質素的心理支援的迫切需求,並極需推廣以實證為本的心理健康支援措施,以幫助市民在面對人生挑戰時保持心理健康。
受訪者表示重大人生事件會影響心理健康
受訪者指出,對精神健康影響最大的人生經歷包括:重大財政困難(40%)、關係離異(35%)、失業或裁員(33%)、摯友離世(32%)、長期求職未果(27%)。年輕人普遍面對的心理困擾,或與初入職場、財務壓力及對未來前景的不確定性等人生轉折有關。以上數據顯示,心理健康挑戰往往源自常見且無可避免的人生經歷,進一步突顯在整個人生階段提供心理支援的重要性。
關鍵時刻未能獲得適切的情緒支援
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有 72% 的受訪者認為在人生轉捩點獲得情緒支援十分重要, 但大多數在最需要幫助時卻未能獲得適切的支援。
例如,在過去 12 個月內經歷流產的受訪者中,有 25% 表示感到完全未獲得任何支援,反映在個人生命中的關鍵時刻,心理健康往往遭忽視。
宏利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白凱榮表示:“心理健康是整體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而是次調查結果進一步突顯了持續關注此議題的重要性。當身邊的人經歷不同的人生階段與轉變時,能夠從多角度理解他們所面對的挑戰,至為關鍵。通過與香港心聆的合作,我們致力於提升公眾對心理健康的認知,鼓勵開放對話,並攜手共建一個重視韌性與整體健康的社會。”
香港國際心理健康研討會
香港心聆將於今年11月6-8日舉辦“香港國際心理健康研討會2025”,並由宏利擔任研討會的主要贊助,將以“如何應對生命中的變幻無常”為題, 匯聚逾 50 位專家,共同探討重大人生轉變中所面臨的心理健康挑戰。
香港心聆行政主席 Dr Lucy Lord 表示:“適應重大的人生轉變,無論是喜悅還是痛苦,都是我們人生經驗的重要一部分。然而,隨著家庭規模縮小、城市生活及工作模式的轉變,傳統的智慧與支援系統正逐漸消失。懷孕、為人父母、失去摯愛、離婚或失業等經歷,往往會伴隨著羞恥與孤立感,被視為個人的失敗。當我們需要獨自面對這些時刻,可能會引發長期甚至跨世代的精神健康問題。透過是次研討會,香港心聆將共同討論研究成果、過來人的經歷、及社區需求,確保沒有人需要獨自面對人生的重要時刻。”
是次研討會是香港心聆與宏利自去年 5 月展開的策略慈善夥伴合作關係的重點項目之一,旨在提高公眾對心理健康的認知,並推動香港心理健康支援服務的持續發展。此研討會預計吸引超過 800 位參與者,接近70個合作夥伴支持,並邀請超過 50 位涵蓋多元領域的國際及本地專家們 ,帶來跨領域的深度分享與實用指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