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18日電(記者 馮秋榆) 數字教育是全球發展焦點之一,施政報告提出,會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並將於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包括將AI教育納入核心課程、引入企業資源,並聯同專業團體推行先導計劃等。記者採訪了解到,近日,香港首個“EMbrace Tech for Change”多元人才培訓項目宣布第一階段成果。該培訓強化數字技能和職業計劃,提升香港學生進入多元職業道路的能力。
在首階段成果茶話會上,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讚揚計劃讓多元族裔學生提升技能,積極裝備自己,迎接未來就業挑戰。據悉,承接首階段的成功,該項目第二階段將於9月展開,重點引入嶄新的人工智能訓練課程,協助多元文化青年把握AI發展機遇,並進一步加強跨界合作,支持青年繼續發揮潛能、創造更多就業機遇。
9月12日,“EMbrace Tech for Change”舉辦首階段成果茶話會(採訪對象供圖)
向大企業取經 感受科技應用
9月18日,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傳訊及公關助理經理黎燕文在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採訪時介紹,“EMbrace Tech for Change”是香港首個專注培養少數族裔及多元背景學生的數碼及社交媒體職業技能的計劃,由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和非盈利機構ARCH Community Outreach共同舉辦,計劃自2025年3月起啟動,首階段參與的試點學校包括四間地利亞教育機構旗下中學的學生。
“我們通過一系列課堂,讓學生們學習市場推廣、社交媒體策略、攝影設計、短片製作與剪輯等實用的數碼技能。”據介紹,活動獲得了在港多家企業的支持,學生在計劃下參訪了香港資訊科技學院、香港君悅酒店、小鵬香港、電訊數碼、啟德體育園及香港海洋公園等機構,加強對商業運作、行業資訊、科技應用與職場禮儀等就業相關範疇的了解,為未來職業生涯開啟更多可能性。”
此外,在第一階段,項目還為學生提供了作為“就業準備”的基本數字素養技能,如社交媒體營銷、視頻編輯和內容創作等,以及暑期工作機會,甚至是畢業後潛在的全職工作,幫助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更好地適應當今瞬息萬變的數字世界。
用技能鏈接社區 與社會建立更深厚聯繫
除向大型企業取經外,今年七月,學員還運用所學參與了“從小店到社交媒體”社區項目。這一項目由民政事務總署資助的HOPE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穿針引線,為社區的少數族裔民生小店(包括尼泊爾與多國菜餐廳Mandala Fusion Restaurant、特色雜貨店Mount Everest Store、印尼小餐館Toko Bule Ndeso、尼泊爾及印度菜餐廳Himalaya Restaurant)製作宣傳短片及海報,一方面提升他們的網絡曝光及知名度,學生也在這一過程中對社交媒體在商業中的運用有了實際的感受。
跨代、跨種族的共融與協作別具意義,在活動中,顧問成員、學生、家長及小店店主還分享座談交流計劃的體驗與收穫,展現了教育、家庭、企業與社區合作的力量。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行政總裁邱浩波說:“我深信這個計劃的意義遠超於技能培訓——而是讓年輕一代與社會建立更深厚的聯繫。”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學生在項目中體驗科技魅力(圖源: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
第二階段即將展開 重點引入AI課程
參與其中的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在評論中表達了對這一活動的歡迎:“我們相信,每一個獨特的人才都值得有機會發光發熱,我們共同塑造學生的未來和香港的未來。”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表達了對香港青年的支持和鼓勵,她在茶話會上說:“我們將繼續與社會各界攜手合作,創造一個讓所有種族或族裔的居民都能充分發揮潛能、追求理想、貢獻社會的環境。”
據悉,承接第一階段的成功,項目第二階段將於9月展開,將重點引入嶄新的人工智能訓練課程,協助多元文化青年把握AI發展機遇,並進一步加強跨界合作,支持青年繼續發揮潛能、創造更多就業機遇。接下來,項目會擴展至更多本地學校,為多元學生的未來職業生涯開啟更多可能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