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資訊

陳沖攜自傳《貓魚》訪港 與港大師生分享生命故事

日期: 2025-09-19

  香港中通社9月18日電 (記者陳卓儀)9月18日的夜晚,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近千個座位幾乎滿座,知名演員陳沖帶著自傳散文集《貓魚》,與師生分享創作生活。

  《貓魚》,名字來自上海話,意思是上不了檯面的貓吃的小雜魚。不過,散文集2024年出版後,陳沖就被北京《人物》雜誌評選為“2024年年度作家”,她的上海老鄉金宇澄形容這33萬字是“紙上王國”。



  “生活就是素材”,陳沖在分享會上,與主持人許知遠探討創作的來源。她認為創作這一行很有運氣,受過的苦、被壓抑的慾望,你的一切都是素材,都是養料。

  陳沖這句話,不僅是說她的演藝生涯,也是在講文字創作的來源。

  陳沖曾飾演過不少經典螢幕角色,從《小花》、《末代皇帝》,到初次擔任導演的電影就獲大獎。家世不凡的她,在《貓魚》中,談了發生在平江路的上海家族史、父母避戰的重慶往事;更精彩的是,自己從中國電影百花獎得主,獨自闖蕩美國好萊塢,在文化衝擊中,早早對抗著西方世界對亞洲面孔的偏見。

  她在書中坦露自己的情史、婚姻、慾望,通過極隱私的事件,表達不同時期的情感。


  毫無疑問,“明星八卦”總是有市場,但陳沖的真實,或者說“敢寫”,讓很多人看到了中國不同時代下的家族變遷,也看到一個女性在東西方電影世界的不斷自我突破。

  問答環節中,有學生好奇,如何處理絕對真實和保護隱私?

  陳沖說她並沒有事前徵求任何人的同意,問了母親在內的親人很多問題,自己認為只要沒有傷害別人,就應該完全真實呈現出來。“創作本來已經很不容易。”

  在一個半小時的分享會上,除了電影行業的點滴,陳沖對於人的價值亦有很多思考。“我們一直在被機器訓練,你看到美顔後的自己,其實是你的仿制品,但我們已經被這個AI世界,訓練成對這些仿制品,信以為真。”

  “人到底是什麼?”陳沖很嚴肅與年輕人探討現代社會怎麼審視AI,審視自己的價值。不過,觀眾還是沒繞過她回答影星躲不過的話題:下一個階段?

  “以四季來比喻,我肯定是處於人生和事業的冬季,但這並不是壓抑的冬季,有美麗的雪景,我可能永遠不會退休。”64歲的陳沖在分享會尾聲說,希望能更多與“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