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9月17日電 題:香港特首李家超的第四份施政報告:深化經濟民生雙主軸
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
17日,香港立法會會議廳。翡翠綠的領帶泛著微光,與議事堂燈光相輝映,香港特首李家超面對全場議員,以強有力的聲音說出:“今天的香港,站在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節點,我們正處於經濟轉型期,這過程逆轉不了。”
推荐阅读》》李家超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全文)
圖為李家超走出會議廳。(香港中通社記者 謝光磊 攝) 香港中通社圖片
上午11時,李家超發表上任後的第四份施政報告,主題為“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
李家超身著深色西裝,連續第四年與團隊佩戴由香港高校師生設計的領帶,與穿著同色系的議員會心一笑,走向講台。
記者區的相機齊刷刷對准,電腦鍵盤飛速跳動;議員專注聆聽,不時低頭記下重點;觀眾席上,亦有外籍人士帶上同傳耳機,細心聽取關乎香港發展短、中、長期發展的這份報告。
綠色也是施政報告封面主色調,延續李家超上任來一貫風格,體現政府政策與香港活力的連續性、穩定性。
“讓市民有更好住房、打工仔有更多收入、長者有更好照顧、青年有更好發展。”
直接、貼地、落實,這是李家超施政的一貫風格,他開宗明義:“改善民生是我施政的最終目標,民生與經濟息息相關。因此,今年施政報告圍繞兩大主軸 —— 經濟和民生。”
當闡述到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具體措施時,議員們紛紛抬頭,專注之情更甚。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經濟發展新引擎,李家超曾多次表示對北都發展心急如焚。
他宣佈將成立并領導“北都發展委員會”,針對資源分配、融資困難、統籌缺乏、法規滯後等“痛點”,提出拆牆鬆綁、靈活批地、精簡程序等措施,回應社會期盼。
民生作為壓軸專章,亦是篇幅最大的一章。重啟公屋租置計劃,豐富置業階梯;延長新生子女免稅額;以及十逾項精準扶貧措施等,通過九個大項、近100個小項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點範疇,為改善民生提供堅實基礎。
本次施政報告宣讀持續三小時,較以往時間更長,因為這也是一份香港全力“拼經濟 謀發展 惠民生”,加快邁向“由治及興”的進程表。
“轉型是邁向經濟更強大的必經過程,這些轉型背後,承載著無數香港人拼搏奮鬥的故事,靠的是改革變通、自強不息。這是香港人的特質,香港成功的DNA。”
李家超宣讀施政報告的尾聲,聲調升高、語氣堅定,隨後在現場掌聲中,微笑離開。
在本屆政府推進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報告中描繪的香港未來藍圖,正徐徐展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