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13日電(記者洪少葵)9月13日,不少街坊和市民在灣仔茂蘿街7號參觀展覽和感受傳統武術的魅力。當天,香港寶芝林李燦窩體育會永遠會長李燦窩師傅在現場口述香港傳統武術歷史和示範洪拳招式。李燦窩師傅是黃飛鴻夫人莫桂蘭嫡傳弟子,香港洪拳武術家及中醫師。
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學生事務處於今年9月至10月舉辦“中華文化傳承系列:武館.瑞獸.華衣.武藝”,讓市民以沉浸式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瑰麗世界。其中,9月12日至14日率先展出的“香港武館傳統文化展覽”,重塑昔日香港武館及跌打館的原貌,並有醒獅、麒麟、貔貅工作坊,讓公眾感受瑞獸魅力;武館師傅會即場示範國術,分享武館生活秘聞。亦展示傳統“花炮紮作”工藝,讓市民欣賞到這項瀕臨失傳的非遺技藝,展覽更邀請多個知名武術門派的師傅進行精彩展演,讓市民和武術愛好者感受中華文化的多元魅力,共同推動文化傳承與社區連繫。
街坊和市民在灣仔茂蘿街7號參觀展覽和感受傳統武術的魅力
香港寶芝林李燦窩體育會永遠會長李燦窩師傅(中)在現場口述香港傳統武術歷史和示範洪拳招式
李燦窩師傅(右)是黃飛鴻夫人莫桂蘭嫡傳弟子,洪拳武術家及中醫師
市民在灣仔茂蘿街7號參觀“香港武館傳統文化展覽”
市民在灣仔茂蘿街7號參觀“香港武館傳統文化展覽”
“香港武館傳統文化展覽”,重塑昔日香港武館及跌打館的原貌
香港昔日武館及跌打館的原貌
展覽更邀請多個知名武術門派的師傅進行精彩展演
武館及跌打館的原貌
香港的主流武術大部分源於廣東地區,清末之後,因為各派拳師遷移香港,北拳南下也流入香港。資料顯示,香港精武會於1922年成立,之前是位於銅鑼灣大坑村的精武學校,很多不同門派的重要傳人都在20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60年代移居香港、武館成為香港師傅授武營生的場所。資料顯示,在上世紀60年代至上世紀70年代香港武館的全盛時期,傳授中國武術的館社多達418間。武館一般位於舊樓宇的天台更是早年一大特色。
詠春拳木人樁
武館實戰訓練用具
市民欣賞到一些瀕臨失傳的非遺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