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11日電(編輯 馬華)近日,美國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突然宣布,將禁止由中國控股企業使用其AI服務,包括廣受歡迎的智能編程助手Claude code。該公司聲稱,此舉是為了“防止美國的對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進展”,并符合其“對國家安全和技術領導地位的承諾”。然而,這項頗具爭議的決策尚未落地,Anthropic卻先因自身模型服務質量大幅下滑,陷入一場全球範圍內的口碑危機和退訂潮。
新華社資料圖
據《金融時報》、彭博社等媒體報道,Anthropic在9月5日更新使用政策,明確禁止所有直接或間接由中國實體控股超過50%的企業及子公司使用Claude等AI服務,即便這些公司在境外註册運營也不例外。公司高管表示,該政策立即生效,并同樣適用於俄羅斯等被美視為“對手”的國家。
然而,就在Anthropic高調“劃界”的同時,其核心產品Claude卻被用戶廣泛抱怨出現嚴重“降智”現象。據媒體10日報道,自七月起,就有開發者在社交平台吐槽Claude過度附和用戶。
視頻截圖
用戶的不滿在八月集中爆發。據報道,不少Pro和Max版本用戶發現,Claude響應速度變慢、頻繁出現超時錯誤,甚至在代碼生成過程中出現明顯失誤,如忽略指令、誤删系統文件、偽造運行結果等。使用額度被暗中削減,高質量模型Opus被頻繁降級至Sonnet,對話長度也被大幅限制。
據報道,在Reddit和X等平台,許多開發者曬出退訂截圖,直言“Claude變得難以使用”。AI工程師Ahmad公開批評Anthropic服務“如屎一般”,并獲得大量網友聲援。
更令用戶憤怒的是,Anthropic并未提前告知這些變更,面對質疑時僅以“商業策略調整”搪塞,直至輿論發酵才在一份官方更新中承認存在“質量不穩定”問題,稱是由“兩個無關的bug”導致,并表示已修複。但這樣的回應未能挽回用戶的信任。不少開發者直言,Claude從“編程之神”跌下“神壇”,不過一夜之間。
2024年4月23日,在德國漢諾威工博會上,參觀者與一款智能機器人進行“石頭剪子布”游戲。新華社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Anthropic第一次因突然調整策略引發爭議。早在今年六月,該公司就曾在未提前通知的情況下,切斷了向Windsurf提供Claude的API接口服務,導致Windsurf業務幾近停擺、用戶大量流失。
另一方面,Claude的頻頻“翻車”也為競爭對手帶來機會。OpenAI的編程模型Codex在過去兩周使用量暴漲十倍,而中國的Kimi、通義千問、DeepSeek等模型廠商也紛紛推出編程增強版本和遷移方案,積極承接流失的用戶需求。
2023年10月31日,觀眾在2023雲棲大會“人工智能+”展館參觀人工智能產品及應用。新華社資料圖
據報道,360創始人周鴻禕就表示,“國產大模型在代碼、翻譯、長文本等場景的表現已不輸Claude3.7,中文任務甚至更優。”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Anthropic的“禁令”雖短期內對中國企業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看,反而可能加速國產AI的自主研發與生態建設。正如一位開發者所言:“當外部的門被關上,內部的路才會真正打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