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資訊

北都為香港未來10至20年土地和房屋主要來源

日期: 2025-09-10

香港新聞網9月10日電 香港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一直備受外界關注。香港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昨日(9日)在一個論壇上表示,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10至20年最主要土地和房屋供應來源,未來10年政府計劃提供的約3000公頃熟地,超過一半來自北都,預期興建約21萬個住宅單位。據悉,北都全面發展後,將成為香港的國際創科新城,乃香港發展新動力,亦是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重要溝通平台。

黃偉綸昨日在一個論壇表示,預計至2048年,香港需要約6000多公頃新增土地,政府已經鎖定大約7000公頃的土地供應,除了滿足住宅或商業地,亦包括道路、社會設施及基建等需求。

他強調,北都是香港未來10至20年最主要土地和房屋供應來源,未來10年政府計劃提供的約3000公頃熟地,超過一半、約1700公頃來自北都,預期興建約21萬個住宅單位,佔未來住宅供應近一半。更重要的是提供大量產業用地和經濟樓面,突破香港發展創科產業但土地不足的瓶頸。

新田科技城 圖源: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

黃偉綸表示,香港的公營房屋與私人住宅市場將分開處理,無論市場高低,均會全力以赴興建公營房屋。未來5年,不計簡約公屋的3萬個單位,將有16.6萬個公屋單位供應,即平均每年有3萬個公屋供應。他有信心到2026至2027財政年度,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有望進一步縮減至4.5年。

出席同一場合的地政總署署長羅淦華也說,當北都全面發展後,整個區域可容納250萬人口、提供50萬個新增職位,發展成為香港的國際創科新城。

地政總署現正全力協助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元朗南和新田科技城等4個新發展區,正密鑼緊鼓地徵收和清理超過800公頃土地。未來5年,北部都會區料可提供至少570公頃熟地,大約供應逾6萬個住宅單位和100萬平方米經濟樓面面積。

毫無疑問,北部都會區不僅是香港發展新動力,亦是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重要溝通平台,規劃署署長葉子季強調,建設北都要質量並重。他特別提到,政府精簡了法定程序,包括在2023年修訂了6條與發展相關的法例和程序,令新發展區大型項目由生地變熟地的造地過程,由過去的13年縮短至7年。

“我估計由現在開始,樓價穩定下來,有機會慢慢上升,至年底有5%至6%增長。”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則於論壇後談及外界關注的香港樓價,他預期年底前樓價將向上,並重申地產建設商會將向政府建議,將100元印花稅措施擴至600萬元或以下物業,他相信政府會採納有關建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