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生活

湯紹成:“習馬會”十周年 兩岸新契機與台灣抉擇

日期: 2025-11-09

日前適逢“習馬會”十周年,兩岸分別舉辦研討會回顧歷程。在當前美中關係出現緩和跡象、以及鄭麗文就任國民黨主席的背景下,民進黨政府在兩岸議題上面臨更大壓力,也引發外界關注:這是否象徵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契機?

回顧當年的“習馬會”,兩岸領導人再度確認在 1992 年辜汪會談中所達成的“九二共識”,並重申雙方過去在交流合作上的種種成果,期盼建立和平發展的長期規範與行為準則。

值得注意的是,此會自確認至舉行僅隔三日,顯得相當急迫。雖然當時國民黨選情不佳即將下台,北京仍堅持成行,顯示其希望在台灣政黨輪替前建立兩岸制度性對話的機制。再者,美方未加阻攔,或許認為該會晤不會損及美國利益。若當時國民黨情勢大好,美方恐會採取不同態度,畢竟華府長期忌憚兩岸過度接近。當時雙方以“台灣領導人”與“大陸領導人”身分會晤,互稱“先生”,既體現對等,也維持尊嚴。

從北京角度觀之,2015 年時習近平剛上任三年,面對即將執政的蔡英文,預期兩人至少有四至八年的重疊期,因此“習馬會”某種程度上也是為未來的“習蔡會”預留空間。“習馬會”從“黨主席會晤”升格為“兩岸領導人會晤”,已提供了新的政治模式。

若蔡英文與美日關係惡化而願調整立場並接受“九二共識”,北京即可援引“習馬會”的前例舉行“習蔡會”。這也顯示,“習馬會”不僅是歷史事件,更是北京為後續關係鋪路的伏筆,相信賴清德也必定瞭然於心。北京若持續對民進黨採取強硬路線,反而可能促使台灣更加依附美日。因此,維持靈活戰略,才是理性選項。另一方面,若未有“習馬會”作為前導,而將來“習蔡會”成行,恐難獲藍營接受,足見“習馬會”的前期作用之重要。

當時“習馬會”再次確認的“九二共識”,其核心爭議在於兩岸究竟視為“自己人”還是“外國人”關係。若承認雙方同屬一中框架下的“自己人”,則諸多爭議皆可透過談判逐步化解;否則,理應由“外交部”處理兩岸關係,並無設立陸委會之必要,可見兩岸關係的特殊性。這也是民進黨的矛盾所在:既不接受“九二共識”,又死抱陸委會不放。

展望未來,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兩岸對話氛圍顯著升溫,國共論壇的恢復可期。再加上美中關係趨緩、民進黨民意支持下滑,皆為推動兩岸與東亞和平發展提供良機。十年前的“習馬會”,已為今日奠下兩岸和平統一的里程碑。若民進黨能把握此契機,主動釋出善意、尋求穩定對話,或可在美中再平衡的格局中重獲戰略主體性。反之,若仍固守對立,終將在“大國和解”的棋局中被邊緣化。

(本文作者為台灣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湯紹成)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