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王豐鈴)美國聯邦政府“停擺”11月4日進入第35天,追平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創下的最長紀錄。受訪學者認為,本輪長期停擺對美國經濟、就業、民生、社會治安均會帶來負面衝擊,也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對美股、美債的信心和預期。
美國財政部大樓 圖源:新華社
自10月1日起,美國政府因撥款法案談判破裂而陷入停擺,受影響範圍廣泛,涉及民航、食品、醫療等領域,後擴大到核安局、法院等部門。經濟和民生雙重承壓。
美國投資銀行高盛在最新報告中預警,本輪美國政府停擺造成的經濟衝擊或創歷史之最。假設停擺持續約六周,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季度環比年化增長率將下降1.15%。
美國社會面臨的最緊迫問題已然爆發。受政府停擺影響,11月1日,覆蓋約4200萬人的“補充營養援助計劃”資金耗盡,暫停發放救濟金。這是計劃設立60年來首次停發救濟金,以往即便在聯邦政府“停擺”期間也沒停發過。
有美國民眾接受採訪表示,食物救濟金和醫療保險是社會基本保障,若這些福利被砍掉,人們會開始搶劫。
據美媒報道,參議院共和黨高層正釋放謹慎樂觀信號,暗示正接近打破僵局的“出口”,有溫和派議員尋求妥協方案。但醫療保健補貼問題仍是兩黨達成協議的核心障礙。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4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兩黨至今堅守立場、僵局難解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債務狀況極為嚴重,已至天量。即使特朗普政府大幅縮減公共開支預算、退出國際組織,但過往美國政府“跑冒滴漏”現象普遍,大量支出未真正落實,特別是軍費開支,已積重難返。
劉春生指出,隨著“停擺”拉長,美國經濟受直接影響,預計美國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或會因此下降。美國就業形勢也會惡化,政府投資的公共支出項目中斷,不僅政府自身員工收入和生活受影響,支出縮減亦或在私營部門產生連鎖反應,包括雇主投資和招聘計劃暫緩,勞動力市場停擺,甚至企業裁員或倒閉。另外,美國失業救濟和食品救濟專款專用,難以調撥,需要救濟金的民眾或將面臨生存困境,失去補貼的醫保也將轉為天價。“民眾忍饑挨餓,又會影響消費支出,使美國就業數據和經濟增長數據下滑。”
劉春生續指,美國民眾生存受威脅,必然帶來社會動蕩,“0元購”現象加劇。特朗普此前試圖依靠調用軍隊來處理社會治安問題,并非常態化可行方案,且發展下去,士兵的薪水也可能得不到保障。此外,政府機構運行緩慢,公共服務停滯,將影響社會方方面面,如美國頻發山火,消防部門是否能維持運轉,都是隱患。
劉春生認為,目前特朗普政府也沒有削減支出的好辦法。國際金融市場對此尤為關注,相信兩黨最終會達成妥協結束“停擺”,但超過35天紀錄會突破心理防線,影響對美股預期和信心,對美債和美國政府信用也會造成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