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5日電 1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央行)開展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3個月期(91天)買斷式逆回購操作,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進行,實現當月到期量的等額續作。
中國人民銀行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據介紹,此舉旨在維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應對11月合計1萬億元買斷式逆回購到期帶來的潛在資金面擾動。自去年10月推出以來,買斷式逆回購已成為央行調節1年以內跨期流動性的重要工具。
數據顯示,10月央行通過該工具淨投放4000億元。自6月起,央行每月均開展兩次不同期限操作,並提前發布招標公告,提升政策透明度。市場普遍預期,11月還將有一次6個月期操作,延續淨投放態勢。
此外,央行10月重啟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投放200億元,結束連續八個月的暫停。儘管規模有限,但信號意義重大。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郁指出,此舉不僅帶來資金面寬鬆,更扭轉了債市預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10月27日央行行長潘功勝預告重啟操作後,已從1.8423%下行至11月4日的1.7984%。
除買斷式逆回購外,央行當天還開展655億元7天期逆回購,利率維持1.40%不變。結合MLF連續八個月加量續作,央行正通過多種工具協同釋放中期流動性。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在財政與政策性金融工具擾動下,此舉彰顯貨幣政策維持支持性立場的決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