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13日電 當地時間10月10日,美國股市經歷“黑色星期五”,三大指數集體大幅下跌,創下自4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截至當天收盤,標普500指數下跌2.71%,報6552.51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3.56%,報22204.43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1.90%,報45479.60點。盤後科技股延續跌勢,英偉達、特斯拉等巨頭股價進一步下探。
圖為紐約證券交易所 圖片來源:新華社
市場避險情緒顯著升溫,資金湧向國債與黃金等傳統避險資產。現貨黃金價格再度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關口,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行約8個基點。與此同時,大宗商品市場受壓,WTI原油價格下跌超4%,逼近年內低點,倫敦期銅亦大幅下挫。
多重因素加劇市場波動。美國政府停擺進入第十天,白宮宣布啟動聯邦裁員程序,兩黨在預算問題上的對立持續加劇,政策風險引發投資者擔憂。盈透證券首席策略師史蒂夫·索斯尼克指出,市場反應既體現了政策面的影響,也反映出投資者此前盲目樂觀情緒的消退。
市場的另一個擔憂,源於估值過高。J Safra Sarasin銀行股票策略師Wolf von Rotberg指出,標普500指數當前估值已接近25年來高位,科技股在人工智能概念推動下漲幅顯著,但高估值水平令市場受壓。對沖基金人士保羅·都鐸·瓊斯警告稱,當前市場泡沫破裂風險可能“比1999年更具爆炸性”。
資金流向顯示,投資者正加速從美國市場轉向其他地區以實現風險分散。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流入“剔除美股”的全球股票基金與ETF的資金規模超過1750億美元,遠超包含美股的全球基金。同期,歐洲股票ETF資金流入創下紀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近期會議中警告,當前美國資產估值已接近互聯網泡沫時期水平,若出現大幅回調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多個主要經濟體的央行也對股市估值過高和潛在風險表示關注。
隨著美股財報季即將拉開序幕,花旗、摩根大通等大型銀行將陸續公布業績,企業盈利表現成為判斷股價是否過度透支預期的關鍵。市場將密切關注人工智能投入是否能為企業帶來實際收益。調查顯示,多數投資者對AI長期貢獻持樂觀態度,但近七成受訪者認為當前相關支出與回報並不匹配。
分析指出,未來幾年人工智能能否實現商業化變現,將成為支撐高估值的關鍵。若企業無法將技術投資有效轉化為收入,當前市場的樂觀情緒可能面臨考驗。(綜合21經濟網,環球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