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財經

中國碳市場建設迎來重大進展:新政策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綠色轉型

日期: 2025-09-10

香港新聞網9月10日電 近日,中國碳市場迎來重要政策利好。《關於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佈,這是中國在碳市場領域的首份中央級指導文件,為全國碳市場發展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2025年8月24日,全球首座“超階零碳建築”在山東青島投用。圖片來源:新華社

碳市場作為連接“雙碳”目標與經濟增長的重要機制,通過市場化手段有效解決減排成本高、轉型動力不足的問題。一個健康的碳市場既能通過碳價反映減排成本與收益,又能引導資金和技術向低碳領域流動,實現“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良性循環。

自2021年7月啟動以來,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底,中國碳市場累計成交量達6.94億噸,成交額477.16億元(人民幣,下同);自願碳市場也取得了累計成交250.16萬噸,成交額2.1億元的成效。

新出台的《意見》提出了三大創新舉措。首先是擴大市場覆蓋範圍。今年已將鋼鐵、水泥、鋁冶煉三大行業納入碳市場,覆蓋全國60%以上的碳排放量。《意見》還明確到2027年基本覆蓋工業領域主要排放行業。其次是豐富交易品種。政策支持探索開發與碳配額掛鈎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建立碳質押、碳回購等制度,研究推出碳期貨、碳期權等衍生品。第三是優化市場機制。通過引入總量控制、有償分配、配額儲備制度等措施,完善碳定價機制,同時推進數據與標準的國際互認。

在數據質量監管方面,《意見》要求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同時通過提升企業碳管理能力、建設數字化管理信息系統等措施,構建健全的監管體系。

這份文件的發佈將為可再生能源、節能降碳、新型電力系統、氫氨儲能、碳清除利用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根據規劃,到2030年中國將建成完善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

中國碳市場建設的實踐,不僅為國內綠色低碳轉型注入動力,也為全球碳市場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未來,中國碳市場將繼續完善交易機制,提升國際影響力,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貢獻。(綜合21經濟網,經濟日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