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10日電(編輯 胡雪石)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9日報道,一年前,歐洲曾承諾要在創新領域迎頭趕上中美兩國。然而,德意志銀行最新報告顯示,歐洲雖在國防工業領域蓬勃發展,但在人工智能(AI)、雲計算以及初創企業規模化等方面仍大幅落後於中美兩國。
中國人形機器人。新華社資料圖片
報道稱,去年,意大利前總理、歐洲中央銀行前行長馬里奧·德拉吉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歐洲已錯失雲計算和量子技術領域的先機,但他認為歐洲仍有機會在生成AI和其他前沿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
然而,“一年後的進展卻不盡如人意”。德意志銀行報告顯示,歐盟在落實德拉吉提出的383條建議上進展甚微。該報告還援引歐洲政策創新委員會的最新分析,截至9月4日,德拉吉的建議中,僅有11.2%的建議得到全面落實,即便算上部分進展,落實程度也不到三分之一。“在縮小與中美兩國的創新差距上,歐洲的復興計劃仍舉步維艱。”
報告顯示,歐盟在國防工業領域行動迅速。德國已將軍費開支從2024年的近870億美元增至2026年的約1280億美元。歐盟還推出了一項1760億美元的貸款計劃,為的是幫助其成員國擴大武器生產。
不過,德意志銀行稱,歐盟在縮小與美國創新差距方面進展有限。儘管歐盟宣布了“投資AI”計劃,為AI領域籌集約2350億美元,但大多數措施仍處於起步階段。即將出台的“應用AI”戰略雖旨在鼓勵企業採用AI技術,但目前歐洲企業的AI使用情況仍參差不齊。
此外,歐洲仍缺乏規模化融資、雲和數據基礎設施以及專利商業化能力,與美國矽谷和中國科技生態系統的差距巨大。
另外,報告還揭示了明顯的行業差距:交通和關鍵原材料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而能源和數字化領域則因政治因素、監管規定以及所有權分散等問題而嚴重受阻,“總體進展喜憂參半。”
報道稱,為簡化中小企業規則並降低報告成本,歐盟委員已提出“綜合法案”提案,該提案可節省約105億美元。計劃於2026年實施的一項新法律舉措,將允許初創企業選擇加入泛歐盟監管框架,以繞過各成員國分散的法規。但德意志銀行警告稱,此舉措仍屬漸進式改革,且在政治上充滿爭議。
歐洲央行表示,德拉吉曾強調至關重要的稅收、養老金和勞動力市場結構性改革,在成員國層面卻陷入僵局。極右翼政治勢力的崛起和財政限制,阻礙了共識的達成。德意志銀行報告總結道,歐盟在國防和精簡行政流程等國家利益一致的領域表現出了緊迫感,但創新仍是歐洲的“致命弱點”。(完)
本文為香港新聞網編譯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