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10日電(記者 馮秋榆) “全球能源系統正在被可再生能源重塑,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電動汽車、空間冷卻和電網管理領域提供多樣化的頂級設備,使中國為未來幾年進一步強勁的出口增長做好了準備。”英國氣候及能源智庫机构(Ember)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能源系統接近“重要臨界點”:清潔能源正在跟上需求增長的步伐,并開始強行淘汰化石燃料。路透社10月9日報道認為,中國在清潔能源製造業方面長期佔據主導地位,正在轉化為龐然大物的出口業務,今年對亞洲、中東、非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均創下新高。
世界接近“關鍵轉折點” 電力在能源格局中作用越來越大
Ember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能源系統接近“重要臨界點”:清潔能源正在跟上需求增長的步伐,并開始強行淘汰化石燃料。Ember高級電力分析師Wiatros-Motyka近日在接受美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談到,“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看到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範圍內超過了煤炭發電,隨著太陽能部署的飆升和太陽能設備價格的持續下降,僅太陽能就滿足了80%以上的新電力需求。” 獨立能源智庫專家皮爾龐特認為,隨著電動汽車的迅速崛起、熱泵和電池儲能的更廣泛採用,電力正在成為整個能源格局中越來越大的一部分。
Ember研究發現,中國和印度的化石燃料發電量均有所下降,中國化石能源發電量比上一年下降了2%,印度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的增長是該國電力需求增長的三倍多。然而在美國和歐盟,清潔電力的增長跟不上電力需求,美國正在采取阻止可再生能源增長并增加化石燃料增長的政策,化石發電量還在逐漸上升,這可能會減緩世界在能源轉型中達到真正轉折點的努力。然而Wiatros-Motyka分析認為,“目前,新興市場處於領先地位。不過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經濟體已經度過了化石燃料的峰值,所以已經沒有回頭路了,清潔轉型勢不可擋。”
圖源:中國國家發改委網站
中國對亞洲、中東、非洲和大洋洲出口創新高
Ember數據顯示:中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清潔能源的領導者。“中國新增的太陽能和風能比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還要多。” 而從中國清潔能源出口數據來看,多項指標創新高,全球影響力不斷增強。
10月9日路透社報道,自2018年以來,全球出貨的電池、太陽能組件、電動汽車和風力發電系統價值近1萬億美元。在此期間,歐洲一直是中國清潔能源技術出口的首要目的地,中國向歐洲出口了近3700億美元的中國製造產品,其他亞洲國家在出口中占第二大份額,北美排名第三。
報道分析認為,由於與美國和歐洲的貿易緊張局勢,中國對歐洲和北美的出口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然而,今年對亞洲、中東、非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均創下新高,幫助中國從全球清潔技術出口中獲得的總收入創下歷史新高。
2018年以來中國清潔能源出口量(圖源:路透社)
電池位居中國清潔能源出口榜首
路透社援引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22年,太陽能零部件是中國清潔能源套件中的主要出口收入來源,但此後,隨著主要市場達到飽和點,太陽能銷量下降,電池現位居中國清潔能源出口榜首。
在中國製造的所有清潔能源技術中,電池系統已成為最有利可圖的出口項目。根據能源智庫 Ember 的數據,自 2018 年以來,中國已出貨了價值約 3300 億美元的電池和電池存儲系統。這是迄今為止與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相關的最大出口額,占中國清潔能源技術出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報道稱,中國清潔能源第二大出口領域是太陽能電池板、逆變器和機架系統,自2018年以來的出口總額約為 2420億美元。此外,電動汽車的出口收入約為1950億美元,供暖和製冷系統出口約1050億美元,電網管理設備出口約770億美元,風電場組件270億美元。此外,儘管美國采取了急劇的反風政策舉措,以及歐洲風電場安裝放緩,2025年以來,中國世界領先的風力渦輪機製造基地也錄得強勁的出口銷售增長。
電動汽車出口額穩步攀升
不過,由於與歐洲和美國的貿易爭端,以及歐美和其他地區的電池生產商蠶食中國的市場份額,中國的電池銷售勢頭也一直波動。與這種波動形成對比的是,自2019年以來,中國電動汽車出口額穩步攀升。Ember數據顯示,2025年前8個月,中國電動汽車出口額約為520億美元,比2024年同月增長26%,比2019年總額增長1600%。
路透社報道分析認為,“貿易緊張局勢和全球消費者支出放緩可能會阻礙中國未來的電動汽車出口增長速度,但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大幅折扣對於確保2025年全年電動汽車出口的穩健增長也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電網技術和供暖和製冷系統出口亦創新高
隨著公用事業公司試圖跟上家庭、交通系統和企業激增的電力需求,幾乎所有全球電力系統都處於長達數年的升級和擴建運動中。與此同時,在南亞和東南亞、中東和非洲,氣候變化導致更長、更強烈的熱浪,引發了炎熱潮濕地區對空間冷卻系統的需求激增。
路透社報道稱,2025年迄今為止,中國的電網技術和供暖和製冷系統出口也創下歷史新高,并有望在未來幾十年進一步大幅增長。“中國在電網技術和空間冷卻領域的製造業主導地位意味著,即使其他國家也在爭奪市場份額,中國也處於進一步增長這些領域的出口增長的有利條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