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首页 > 商業

從觀光到體驗,外國遊客愛上深度“中國遊”

日期: 2025-09-28

香港新聞網9月28日電 今年中秋與國慶“雙節叠加”,形成八天“超級黃金周”。多家旅遊機構預測,中國旅遊市場在此期間將迎來新一波增長。自2023年11月中國擴大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國家範圍以來,“China Travel”(中國遊)成為一股趨勢。在國內外社交平台上,“來華旅遊攻略”“赴華購物清單”等成為熱門搜索關鍵詞。不斷優化的入境政策為全球遊客赴華提供了更多便利。“China Travel”的熱度不僅延續至今,更出現許多新趨勢。傳統旅遊模式逐漸升級,“小城游”“科技游”成為亮點。隨著“超級黃金周”的到來,今年中國旅遊市場將迎來哪些國家的遊客?他們又有哪些旅遊消費新傾向?

  • 外國遊客在桂林西高鐵站月台候車。香港中通社圖片

免簽入境外國人數同比上升52.1%

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國慶中秋雙節將至,在景德鎮陶陽里歷史文化街區,來自澳大利亞、尼泊爾等國家的遊客在此感受陶瓷文化,不少外國遊客還親身體驗制瓷過程。“我特地飛了7000多公里,來到瓷都景德鎮——這座承載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瑰寶的城市。”來自澳大利亞的遊客Corey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並在評論區回復說:“我已經建議我的妹妹和妹夫帶著他們的女兒去參觀,因為這座城市有很多適合兒童的活動。”

伴隨著中國免簽“朋友圈”持續擴大,越來越多像Corey一樣的外國遊客來中國深度旅行。國家移民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至8月,全國邊檢機關累計查驗出入境人員4.6億人次,其中外國人5126.8萬人次,同比上升27.8%,免簽入境外國人1589萬人次,同比上升52.1%。

攜程近日發布的2025國慶旅遊趨勢顯示,“黃金周”假期,入境游市場表現出活躍態勢,熱門客源國包括韓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國、印度尼西亞、美國、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等。另據中國旅遊平台去哪兒旅行數據,外國遊客在國慶期間預訂已覆蓋國內近百個城市,其中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深圳、杭州、廈門、青島、瀋陽和昆明是最受外國朋友歡迎TOP10目的地;外國遊客機票預訂增幅TOP10的城市分別為:合肥、泉州、貴陽、威海、呼和浩特、長春、太原、烏魯木齊、南昌、瀋陽。從客源地來看,國慶期間入境外國遊客增幅最高的TOP10國家分別為: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西班牙、匈牙利、沙特阿拉伯、緬甸、韓國、加拿大、英國、新加坡。航空數據同樣也能看出“黃金周”入境游的火熱情況。航空數據分析機構航旅縱橫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17日,出入境航線機票預訂量超140萬張,日均機票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6%;入境航線機票預訂量超74萬張,日均機票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6%。

值得關注的是,於9月15日開始實施的對俄免簽政策提振了俄羅斯遊客來華熱情。在攜程公布的“最受俄羅斯遊客歡迎的十大中國城市及其亮點”榜單中,北京、三亞、上海、廣州、哈爾濱、成都、深圳、西安、張家界、杭州入選。伴隨著入境游火熱,這些城市也推出相關服務。張家界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外國遊客增長顯著,‘十一’黃金周,我們主要是做好旅遊接待服務,針對外國遊客,我們專門在景區內推出了多語種的醫療服務以保障安全。”

“中國不僅是歷史的,更是未來的”

馬克西姆·魯辛是俄羅斯一家電商企業的業務主管,曾多次到中國旅行、出差或者陪同家人一起旅遊。他表示,以往去中國需提前申辦簽證,需要花費一定時間。中國有關免簽政策對俄民眾是一大利好。他將於9月底至10月中旬前往中國浙江等地旅行,首次體驗免簽入境。“這次旅行時間也同中國的‘十一’黃金周重合,正好可以感受中國中秋國慶雙節的氛圍,感受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的特色文化魅力。”

據俄羅斯第一頻道電視台報道,9月15日中國對俄羅斯試行免簽政策首日,俄旅客圖盧本斯卡婭就自俄符拉迪沃斯托克乘機抵達上海,成為首批享受免簽政策入境的俄旅客之一。她是一名高校教師,此行陪同一批俄學生來中國高校交流訪問並計劃在中國旅遊。她表示,免簽政策給俄旅客帶來諸多便利,此次免簽通關入境的整個過程非常順暢。她以往多前往上海等大城市出差和觀光旅行,此次還將去往西安等地旅行,深度體驗中國不同地域的風貌。

“中國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哈立德,一位來自沙特利雅得的年輕商人,一邊欣賞著上海陸家嘴的夜景一邊說。“歐美國家的遊客可能更關注長城和熊貓,但讓我最感親切的是西安。這讓我想起了古老的絲綢之路,我們的祖先在千百年前就已相識。”

哈立德表示,與歐美遊客追求的“異域風情”不同,他更欣賞中國秩序井然的現代化與對傳統的尊重。“這裡的商場和機場設施世界一流,更難得的是,穆斯林在這裡可以方便地找到清真餐廳。廣州的‘小北’一帶,阿拉伯風味的餐館和商店讓我備感親切。中國不僅是歷史的,更是未來的,這種平衡令人贊嘆。”

來自阿曼蘇哈爾的退休中學教師易卜拉欣,則對中國的山水和歷史深度著迷。“我最嚮往的是福建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有古老的清淨寺和伊斯蘭歷史文化陳列館,見證了阿曼航海家與中國商人貿易往來的歷史。“看到那些石刻,我感覺觸摸到了共同的歷史。”

此外,易卜拉欣還對雲南和新疆表現出濃厚興趣。“歐美遊客或許將它們視為‘秘境’,但對我們而言,這些地方的多民族共處、多民族文化交融,更具有深刻的共鳴。在喀什的老城,那種充滿生命力的市集文化,讓我想起了我們國家的傳統市場。”

不難看出,與大多數歐美遊客常從“東方奇觀”視角出發不同,沙特與阿曼等阿拉伯國家部分遊客到中國旅遊不僅尋找風景,更在尋找歷史的回響與文化的連接點——尤其是絲綢之路的陸上與海上遺跡。同時,他們對中國現代化成就的觀察,也常帶著發展中國家之間相互借鑒的務實眼光。

隨著免簽政策的擴容,中國的風土人情也在不斷吸引入境游的“回頭客”。第四次來中國的德國遊客漢娜表示,相比前三次打卡的經典目的地,這一次,她特意避開熱門路線,把目光投向了更小眾的城市。出發前,她偶然在TikTok上看到一條介紹青島德式建築的視頻,便毫不猶豫把這座海濱城市設為第一站。

抵達青島時,正趕上暑假,八大關景區裡滿是遊客,但這絲毫沒影響漢娜的興致。她在海邊的老房子前拍照,還特意去了青島啤酒博物館。在博物館裡,她了解到青島啤酒的德國淵源,嘗了剛釀好的鮮啤,笑著說:“德國的啤酒也很有名,這次在青島嚐到本地啤酒,感覺很奇妙。”

從青島出發,漢娜一路向西,抵達了心心念念的重慶。這一次最讓她難忘的,是穿漢服拍寫真的經歷。“我約了一家攝影工作室,化妝師給我盤發、上妝,穿上漢服的那一刻,我好像穿越了。攝影師很專業,拍出來的照片特別美,我把照片發在Instagram上,好多朋友問我穿漢服拍照是什麼體驗、花了多久之類的問題,我都一一回復了她們”。不過,她也有小小的遺憾——在湖南芙蓉鎮看到當地姑娘穿的銀飾服飾時,因為時間倉促沒能體驗,“下次去,我一定要穿一次滿是銀飾的苗族衣服,聽著銀飾叮噹響的聲音逛古鎮。”

長沙的旅程,給了漢娜另一種驚喜,讓她體驗了一把中國的酒吧氛圍。“我提前在網上訂了卡座,到了之後才發現,這裡和德國的夜店完全不一樣——有歌手駐唱,有舞者表演,還有喝酒游戲,所有人都很熱情,我很快就和身邊的人玩到了一起。”她笑著說,自己第一次玩“猜拳喝酒”,輸了好幾次,卻笑得停不下來,“那種熱鬧又親切的體驗,是在德國很難感受到的。”此外,她還在長沙做了按摩,去了小紅書上推薦的“女生必打卡”景點,“每一件小事都很有趣,讓我覺得長沙是一座很有活力的城市。”

“下次去中國,我想去雲南,聽說那有雪山、洱海,還有很多少數民族的村寨。”她笑著說,自己已經開始期待第五次中國之旅,“中國有太多好玩的地方,太多溫暖的人,每一次來,都能發現新的驚喜,我想一直探索下去。”

外國人的中國旅行“通關攻略”

從支付、通信到語言溝通,再到離境退稅,中國正通過一系列便利化措施提升外國遊客的旅行體驗。許多外國遊客表示,中國的現代化程度和服務便利性遠超預期。

“真的太方便了!”第四次來華旅行的德國遊客漢娜毫不掩飾對中國旅行體驗的認可。在支付環節,漢娜分享了自己的親測心得:“去中國旅行不能臨時決定,一定要提前準備,提前一兩周綁定信用卡就足够。”她以自身經歷舉例,打開微信或支付寶的“錢包”頁面,選擇“添加銀行卡”,進入身份信息填寫和綁定外卡流程,按照提示完成操作即可開通。

在來之前,許多外國遊客會在小紅書上做好攻略。社交媒體上的外國網友表示,通過小紅書內嵌的翻譯功能,可以獲取更多關於旅行目的地的信息,還能實時跟許多去過的遊客進行分享討論。其中一位分享稱,通過小紅書,他找到很多其他人分享過的好用App,可以幫助他在中國更好地旅行。例如,如果想尋找地道的中國餐廳,可以通過大眾點評等來尋找附近評價比較好的餐廳。

儘管有些國際旅客提到,很多中國App尚未更新支持英文的版本。不過,在社交媒體上,許多外國遊客稱,他們已經發現,在微信中搜索這些App的小程序,通過微信來切換語言,一樣可以達到目的。

“通信也很順暢。”漢娜透露,抵達中國後,她在上海機場憑護照直接辦理了本地電話卡,“根據我之前的經驗,有個中國手機號,不管是訂票,還是用微信生成二維碼,都方便很多。” 阿曼遊客易卜拉欣也表示,他在中國旅行期間發現,中國旅遊的軟硬件設施都非常友好,比如網絡比阿曼的快多了,尤其是中國的5G太快了,完全出乎他的想象。此外,語言溝通方面,作為使用阿拉伯語的遊客,“在新疆等地旅遊時,還有阿拉伯語翻譯,讓人感到十分溫馨。”

漢娜分享稱,自己的體驗既有“小麻煩”,也充滿“暖心彌補”。她坦言,在長沙、武漢等旅行城市,餐廳掃碼點單時,大部分菜單沒有雙語翻譯,但景區和餐飲從業者的耐心服務,很快化解了這份不便。“大家都很有耐心,服務員一看到我有需要,就會馬上拿出手機想辦法交流,還會更頻繁地來問‘需要幫忙嗎?’”在成都一家特色火鍋店,店員特意為她講解菌湯的煮制要點,“有些菌類沒煮够時間可能有毒,他們會一遍遍說明每種菌的安全煮制時長,甚至用計時器幫我把控時間。”

“來華只為一睹‘賽博朋克’的未來”

“從無人機到機器人:外國遊客來華只為一睹‘賽博朋克’的未來。”香港《南華早報》日前以此為題報道稱,8月初,當旅居香港的法國人馬克·蓋揚去上海旅遊時,最吸引他的不是這座城市的裝飾藝術風格建築,而是它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和酒店送餐機器人。他說:“這令人印象深刻——中國看起來很有未來感。似乎所有外國人都有同樣的反應,許多人在網上分享內容,我也一樣。”報道稱,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普遍——外國遊客專門飛到中國,去探尋先進的科技和城市景觀。

外國遊客赴華旅遊形式及偏好正在發生改變。曾經,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往往選擇一線城市或是西安等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購買的紀念品多是大熊貓玩偶、茶葉、絲綢等傳統商品。如今,外國遊客不僅選擇深度探尋一些“個性化”小城,購買的紀念品也拓展為新潮的科技產品、非遺手作等。

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凱達爾9月游覽了北京、岳陽等城市,岳陽樓的古韵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前並不了解岳陽這座城市,但洞庭湖的美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為留住這份美好記憶,凱達爾購買了好幾樣岳陽樓的文創產品。回國前,凱達爾還前往北京秀水街等地購買了中國本土品牌服裝以及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紀念品。“中國服裝設計很好,品質也好。朋友得知我來中國旅遊,都提前列好購買清單發給我,讓我幫忙代購。”

義烏宏盛玩具負責人孫麗娟最近注意到,來自中亞五國和中東地區的顧客明顯增多。她觀察到,許多來浙江旅遊或採購其他商品的進口商,都會順道來玩具區逛一逛,其中不少人想為孩子挑選禮物。孫麗娟稱,常有客人指著樣品詢問:“這個能不能賣給我?我的孩子一定會喜歡。”這類顧客大多不是批發商,而是首次來義烏的遊客。但由於店裡的新品大多隻有首版樣品,僅此一件,往往無法零售。“其實每次客人這樣問的時候,我心裡還挺自豪的,這證明我們的產品很受客人認可,他們願意買回去給孩子當禮物。”

在孫麗娟看來,批發生意好,證明產品價格有優勢。零售的客人主動選購、甚至願意買給孩子作禮物,那看中的就是款式設計和品質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客人都能看中我們的產品,這進一步證明我們的設計符合他們的審美和喜好。”她補充道。

另一位從事襪業生意的義烏老闆娘也表示,“很多來自非洲和拉美國家的外國遊客願意購買我們的襪子和旁邊商戶的服裝,而且每次都會選購很多。”

在北京秀水街經營新疆艾德萊斯綢店鋪的穆拉提·圖爾蓀托合提表示,近期店內俄羅斯、西班牙、印尼等國家的顧客明顯增多。許多顧客首先被艾德萊斯綢絢麗的色彩吸引,在得知它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後,更是饒有興致地深入了解,並紛紛選購作為贈送親友或自留的紀念品。

“散客化、年輕化、下沉化是當下入境游市場的幾大顯著特點。”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專家王笑宇表示,很多外國遊客,尤其是年輕人通過社交媒體了解到一些之前不了解的中國旅遊目的地。他們的消費方式也更具煙火氣,接近社區文化生活,比如逛北京胡同、上海菜市場等;還有一個趨勢就是體驗性增強,比如高鐵、無人機送貨等高科技很受關注,不少外國遊客還會去合肥、北京亦莊參觀自動化工廠,觀看自動駕駛測試等。王笑宇稱,相較於法國、日本等國家旅遊業在GDP中的佔比,中國的入境游未來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