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23日電 中國海軍福建艦在9月22日成功完成殲-35 隱身艦載戰鬥機、殲-15T 重型艦載戰鬥機與空警-600 艦載預警機三型核心裝備的彈射測試。這一突破性進展不僅驗證了福建艦作為新一代航母的完整作戰能力,更標誌著中國航母戰鬥群正式邁入“體系化作戰”新紀元 —— 從此,中國海軍的海空力量對抗將告別單一裝備比拼,轉向多平台高度協同的 “一體化海空戰隊” 模式,為維護區域海洋安全與穩定注入新的戰略支撐。
作戰體系概覽
為了讓大家快速把握這個體系的核心,下圖清晰地展示了一次完整攻防任務中,三型艦載機如何各司其職、緊密配合。
正如上圖所示,空警-600 是整個體系的“大腦”。它憑藉強大的雷達,能比艦載雷達更早發現數百公里外的空中和水面目標,并為殲-35 和殲-15T 提供指揮引導,讓己方戰機“看得遠”、“打得準”。
團隊核心成員
在這個體系下,每一型艦載機都扮演著不可或替代的角色:
戰力飛躍:從“單打”到“群毆”的實質
這種體系化協同帶來的根本性變化是:
· 攻防縱深的極大拓展:空警-600讓編隊的感知範圍向外延伸了數百公里。結合殲-35約1200-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和殲-15T搭載的遠程反艦導彈,福建艦打擊群的有效控制範圍可能覆蓋第二島鏈,實現了從“近海防禦”向“遠海防衛”的戰略轉型。
· 作戰模式的根本改變:不再是戰機各自為戰,而是形成了“發現-指揮-打擊-評估”的高效閉環。空警-600發現目標後,可直接引導隱身的殲-35進行攔截,或指揮掛載重型彈藥的殲-15T實施精確打擊,如同一位武林高手同時擁有了“千里眼”和能够協調“左手劍”與“右手拳”的大腦。
面向未來的擴展性
這一成熟的有人艦載機體系,還為未來融入無人機 留下了廣闊空間。未來,隱身無人機可伴隨殲-35前出執行高風險偵察或打擊任務,有人機與無人機的協同(MUM-T)將進一步豐富戰術選擇,并降低人員風險。
希望這份解讀,能幫助你更深入地理解中國航母艦載機聯隊帶來的深刻變革。
文字收集整理:香港新聞網 製圖:蘇淳淳